法律知识

欺诈行为包括哪些类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11 11:47
人浏览
导读:欺诈行为包括的类型是销售的商品不符合财产安全要求、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假充真等。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

  一、欺诈行为包括哪些类型

  1.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2.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3.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4.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5.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6.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7.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8.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9.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等。

  二、欺诈行为的法律后果

  1.民事责任。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行为,并要求赔偿损失。

  2.刑事责任。欺诈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能处罚金。特别情况下,如涉及重大损失,可能构成其他罪名,如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等,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3.行政责任。欺诈行为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受到政府部门的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

欺诈行为

  三、欺诈行为怎么举报

  法律快车提醒您,欺诈行为如下举报:

  1.保留证据:首先,您需要保存所有与欺诈相关的证据,如通信记录、聊天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等。

  2.报警:如果个人的被骗金额超过一定数额,建议立即拨打110报警或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

  3.网络举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网络上的举报。

  4.微信:通过微信的城市服务功能进行举报。

  5.其他举报方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