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揭秘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04 13:17
人浏览
导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包括假冒身份诈骗、医保社保诈骗、解除分期付款诈骗、包裹藏毒诈骗、虚构绑架诈骗、汇钱退税诈骗、木马病毒诈骗等。为防范诈骗,应保持警惕,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一、揭秘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

  电信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其手法多种多样且日益复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

  1.假冒好友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种身份,如公检法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或者提供银行卡信息。

  2.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贩卖毒品、非法集资等活动,要求受害人到ATM机办理转账汇款手续,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实施单边诈骗。若受害人相信,就会被骗取钱财。

  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专门制作网页,以购买商品为幌子,诱骗受害人到网上购物,并获取受害人的信用卡信息。接着,犯罪分子会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打电话,称其银行卡透支,让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冻,按电话要求输入银行卡密码,实施单边诈骗。若受害人没有及时发现,就会被骗走钱财。

  4.包裹藏毒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到受害人身份信息,然后冒充快递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其有包裹未取,然后提供一个假的网址链接,并要求受害人到网页上输入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进行确认。一旦受害人按照电话要求操作,就会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5.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电话,然后冒充黑社会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其家人被绑架,要求受害人打款赎人。受害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打款后被骗。

  6.汇钱退税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财政、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要求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将钱转到国家财政、税务部门账户,骗取钱财。

  7.包裹带毒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到受害人身份信息,然后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中发现有毒胶囊,需要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进行排查,实施单边诈骗。若受害人没有及时发现,就会被骗走钱财。

  8.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到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电话,然后冒充黑恶势力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其家人被绑架,要求受害人打款赎人。受害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打款后被骗。

  9.汇钱退税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财政、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要求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将钱转到国家财政、税务部门账户,骗取钱财。此类诈骗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不熟悉网络交易规则的人。

  10.木马病毒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制作木马病毒程序,植入到受害人电脑中,窃取银行账户信息,骗取钱财。这类诈骗手段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不熟悉网络安全知识的人群。

  二、电信诈骗报什么警

  法律快车提醒您,遭遇电信诈骗时,应该立即拨打110报警。

  在报警时,提供尽可能多的详细信息,包括受害的时间、地点、具体的经过等,以便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和追捕犯罪嫌疑人。如果涉及诈骗的具体账户信息和姓名,也应提供给警方。此外,受害人可以携带相关证据和身份证等材料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拨打“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96110进行咨询。

  三、电信诈骗怎么认定

  电信诈骗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确认诈骗行为是否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实施,是否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并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

  2.需要考虑诈骗行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诈骗者是否有意图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

  3.诈骗的数额也是认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电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如3千至1万元以上,会被认定为刑法中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3万至10万元以上,会被认定为“数额巨大”标准;而50万元以上,则会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标准。

  4.法院在认定电信诈骗时,会综合考虑诈骗者的行为手段、诈骗数额、对受害人的影响等因素,以确定其罪责和相应的刑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