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4-03 19:56
人浏览
导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涉及逃避支付、数额较大及政府责令后仍不支付等方面。认定“数额较大”有具体标准,证据与情节认定也至关重要。本文详细解析了这些标准,以保护劳动者权益。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行为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包括但不限于:

  (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以其他方式转移、处分财产;

  (2)逃跑、藏匿;以及隐匿、销毁或篡改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等行为。

  2.涉及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具体而言,这包括:

  (1)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3.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行为人仍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二、认定“数额较大”标准

  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中,“数额较大”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这两个标准是对“数额较大”的具体量化,有助于更准确地认定和处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三、证据与情节认定

  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过程中,证据和情节的认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证据方面,需要收集并审查与劳动报酬支付相关的各种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职工名册等。这些证据将直接影响对行为人是否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认定。

  2.情节认定方面,需要关注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各种情节,如是否造成了讨薪者本人的重伤或死亡,是否引发了个人极端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等。

  3.需要注意的是,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的“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理解为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加班费”和“奖金”,但不包括间接支付与未来兑现的社会保险。

  因此,在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时,需要明确区分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险的不同。

  综上所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认定“数额较大”的标准以及证据与情节的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标准和认定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认定和处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你遭遇过欠薪吗?对此有何看法?在法律快车上,我们持续关注劳动者权益,欢迎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一起为公平正义发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