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紧急避险由什么条件构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10 20:02
人浏览
导读:紧急避险是法律上的重要概念,其构成条件包括避险意图、对象、起因、时间、可行性和限度条件。本文详细解释了这些条件,并对比了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一、紧急避险由什么条件构成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包括避险意图、避险对象、避险起因、避险客体、避险时间和避险可行性。

  1.避险意图是紧急避险构成的主观条件,指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2.避险对象则是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通常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3.避险起因指存在着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才能实行紧急避险。

  4.避险客体要求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与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损害的对象不同。

  5.避险时间指正在发生的危险必须是迫在眉睫,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已直接构成了威胁。

  6.避险可行性则是指只有在不得已即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

  二、紧急避险的避险对象

  紧急避险的避险对象通常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这意味着,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必须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明确这一点对于区分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具有重大的意义。

  1.如果行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危险,通过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利益,那就是正当防卫。

  2.如果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利益来保护合法利益,那就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由什么条件构成

  三、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

  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对于如何衡量紧急避险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1.一般认为,其标准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这是因为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同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的权益,两者都是法律所保护的。

  2.只有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场合,紧急避险才是对社会有利的合法行为。

  你对紧急避险还有什么疑问吗?法律快车将持续为你提供法律知识,记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专业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