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16 00:59
人浏览
导读:工程合同诈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客体、客观行为、犯罪主体和主观故意。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常见手段包括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票据等。

  一、工程合同诈骗怎么认定

  工程合同诈骗的认定涉及多个方面。

  1.从客体上看,它侵犯的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2.在客观上,这种诈骗行为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

  3.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从主观方面来看,这种行为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二、合同诈骗的法律依据

  合同诈骗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的诈骗手段包括:

  1.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却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合同。

  4.收受对方财物后逃匿。

  5.其他骗取对方财物的手段。

  三、常见合同诈骗手段

  常见的合同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刑法第224条对此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你是否遭遇过合同诈骗?如何防范合同诈骗?快来法律快车获取专业建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