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哪些案件可以进行民事调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4 14:07
人浏览
导读:哪些案件可以进行民事调解?调解在民事诉讼中有何重要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调解的适用范围、类型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并合理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一、哪些案件可以进行民事调解

  根据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民事调解主要适用于一些涉及人际关系、家庭矛盾、轻微纠纷等案件。

  1.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2.一些特定类型的民事案件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包括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合伙协议纠纷等。

  3.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有些案件可能不适宜调解或者显然没有必要调解。

  二、调解适用案件类型

  1.除了上述明确规定的应当进行调解的案件外,调解作为一种诉讼活动,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民事案件。

  2.调解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3.调解的过程应当保持中立地位,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并遵循司法为民的思想和“两便原则”。

  4.调解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根据案件的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调解。

  5.诉讼代理人,特别是律师在诉讼调解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哪些案件可以进行民事调解

  三、诉讼调解注意事项

  在进行诉讼调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解的前提是当事人必须自愿,是否进行调解和是否达成调解协议以及调解协议的内容均应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2.调解并非诉讼的必经程序,也非所有的案件都要进行调解。在处理案件时,需要正确处理调解与判决的关系,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的内容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4.在答辩期满之前的诉讼调解,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法院或法官不得依职权主动启动调解程序。

  5.对于某些类型的案件,如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等,可以不制作调解书,只需将调解协议记入笔录并签名或盖章即可具有法律效力。

  6.在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中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必须制作调解书。

  了解完民事调解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你是否对调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法律建议,法律快车随时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