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院民事调解规定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6 00:22
人浏览
导读:本文探讨了法院民事调解规定及其在实施中的弊端,包括调解原则被违背、调解进程缓慢、调解书不稳定、无原则调解等问题。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调解效力与原则的重要性。

  一、法院民事调解规定有哪些

  1.法院民事调解规定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

  2.这一过程既包含法院审判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疏导的工作,也涉及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

  3.民事调解制度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基础之上,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

  4.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应遵循自愿、合法、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原则,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也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二、民事调解的实施弊端

  民事调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1.有可能出现违背调解原则的情况,如审判人员以劝压调、以拖压调、以判压调、以诱促调等不正当手段促使当事人接受调解。

  2.一些审判人员在调解工作中过于坚持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导致调解进程缓慢,增加了诉讼成本和办案时间,形成“判决式调解”。

  3.调解书的不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因为调解书往往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后一方当事人签收时可能反悔,造成客观上的不平等。

  4.无原则的调解也是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审判人员为了追求调解成功率,对违法违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将违法违规行为当作迫使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筹码。

法院民事调解规定有哪些

  三、调解效力与原则问题

  1.解效力是指调解达成协议后,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调解协议一旦生效,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所确定的义务。

  2.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否则该调解协议将被认定为无效。

  4.在调解过程中,法院应遵循自愿、合法、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原则,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也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5.如果调解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法院应当依法处理,不得视而不见或将其作为迫使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筹码。

  因此,双方当事人在接受调解时应当谨慎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实际情况,并遵循法律规定和原则进行协商和达成协议。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在法律快车上提问,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