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经济补偿金包括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1 16:56
人浏览
导读: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由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包括计时工资、奖金、津贴等。但劳动者主动辞职、违规解雇等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不支付。

  一、经济补偿金包括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是基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终止,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1.这种补偿的基数是劳动者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明确了这一计算方式,即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这包括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为准,所有属于工资性质的货币性收入都应计算在内。

  二、不支付补偿金情形

  虽然经济补偿金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权益,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些情形包括: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在用人单位提高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但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于主管部门的调动或转移工作单位而被解除劳动合同,并未造成失业的,用人单位同样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3.当劳动者存在过失,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所述的情形时,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但也要了解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掌握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如遇问题,可在法律快车寻求专业建议。

经济补偿金包括哪些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