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哪些情况不能取保候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21 02:52
人浏览
导读:取保候审并非适用于所有犯罪嫌疑人,累犯、主犯及逃避侦查者等不得取保。期限通常不超过12个月,但会根据案情延长。在司法实践中,需等取证完成、证据定型后才可能办理。

  一、哪些情况不能取保候审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则及公安部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以下情形通常不得给予取保候审:

  1.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由于他们可能对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一般不得给予取保候审。

  2.累犯以及犯罪集团的主犯,由于其犯罪历史或犯罪地位的特殊性质,通常也不被允许取保候审。这是因为他们可能具有较高的再犯风险或对案件调查产生重大干扰。

  3.以自伤、自残方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同样不得取保候审。这种自残行为不仅显示出其逃避法律制裁的意图,还可能对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不便。

  4.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犯罪性质的严重性,一般也不被允许取保候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并非绝对,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案件的性质、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进行综合判断。

  二、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

  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对于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取保候审期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继续进行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得中断。

  1.取保候审的期限从犯罪嫌疑人被实际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之日起计算,通常不得超过12个月。这一期限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案件的复杂性、证据的收集情况等。

  2.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离开指定的居住地,不得干扰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同时,公安司法机关也应加强对取保候审人员的监管。

  3.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出现了新的违法行为或违反了取保候审的规定,公安司法机关有权随时撤销取保候审措施,并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三、取保候审的司法实践

  1.在司法实践中,尽管已经具备取保候审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可以立即获得取保候审的待遇。办案机关通常会等到取证工作基本完成,证据基本定型后,才会办理取保候审。

  2.这一做法主要是出于谨慎考虑,以防止在取保候审期间出现犯罪嫌疑人串供、翻供等情况,影响案件的侦查和审理。

  3.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取保候审时,还会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社会背景以及案件的具体情节等因素,以确保取保候审措施既能够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总之,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强制措施,其适用条件和期限计算都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应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审慎行使取保候审措施。

  你了解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疑问,不妨在法律快车上提问,我们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