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公民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哪几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9-07 02:14
0人浏览
导读:我国公民的救济方式主要分为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公力救济是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保护权利,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手段;私力救济则是权利人在法律范围内自行保护受侵害的权利。

  一、我国公民的救济方式主要包括哪几种

  我国公民的救济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

  1.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是公民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的方式。

  (1)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借助国家的公权力来强制责任人承担责任,从而恢复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

  (2)公力救济不仅包括民事性质的救济手段,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还涵盖行政和刑事性质的保护方法,如训诫、罚款、拘留乃至判处刑罚等。

  2.而私力救济,又称自我保护,是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行采取措施保护受侵害的权利。

  尽管现代社会以公力救济为原则,但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如不及时制止或躲避侵害,可能会扩大事态,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允许民事主体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私力救济,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

  二、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介绍

  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利救济方式。公力救济依赖于国家的公权力,通过法律程序实现对权利的保护,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1.私力救济则是权利人自行采取的保护措施,具有直接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在紧急情况下,私力救济能够迅速制止侵害行为,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私力救济也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3.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私力救济中的自卫行为。

  (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2)紧急避险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损害另一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以防止滥用私力救济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三、民事权利的分类及说明

  法律快车提醒您,民事权利是公民在法律上享有的各种权益的总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可以分为财产权与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继承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人身权则是与公民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

  2.根据权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1)支配权是权利人可直接支配权利客体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2)请求权是权利人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3)抗辩权则是权利人用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

  (4)形成权则是权利人依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的权利。

  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还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又称对世权,其效力及于一切人;而相对权则只能向特定人主张权利。

  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不同,民事权利还可以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以及原权与救济权等。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民事权利的内涵和外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