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邓普云律师
邓普云律师
湖北-武汉
高级合伙人律师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五)

名誉/肖像/人身权2022-04-19|人阅读

案例五

具备明显可识别性的肖像剪影属于肖像权的保护范畴

——知名艺人甲某肖像权、姓名权纠纷案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

一、简要案情

被告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商业推广文章中,使用了一张对知名艺人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文章中介绍公司即将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并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指向性的人物线索,该文章评论区大量留言均提及甲某名字或其网络昵称。原告甲某认为被告侵犯其肖像权、姓名权,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立即撤下并销毁相关线下宣传物料、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被告辩称,肖像剪影没有体现五官特征,不能通过其辨识出性别、年龄、身份等个人特征,不具备可识别性,不具备肖像的属性,被告未侵犯原告肖像权,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很短,影响范围较小,未给原告造成任何经济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二、裁判结果

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民法典以“外部形象”“载体反映”“可识别性”三要素对肖像进行了明确界定,尤以可识别性作为判断是否为肖像的最关键要素。本案中,即便被告对原告照片进行了加工处理,无法看到完整的面部特征,但剪影所展现的面部轮廓(包括发型)仍具有原告的个人特征,属于原告的外部形象,而案涉文章的文字描述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通过人物特征描述的“精准画像”,大大加强了该肖像剪影的可识别性,案涉文章的留言部分精选出的大量留言均评论该肖像剪影为甲某,更加印证了该肖像剪影的可识别性。综上,案涉文章中的肖像剪影在结合文章内其他内容情况下,具有明显可识别性,因此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遂判被告赔礼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10万元。

三、典型意义

本案系民法典实施后的新类型侵犯肖像权案件,被告试图利用规则的模糊地带非法获取知名艺人的肖像利益,引发了社会关注。本案适用了民法典人格权编的最新规定进行审理,体现了对公民肖像权进行实质、完整保护的立法精神,有利于社会公众知悉、了解肖像权保护的积极变化,也促使社会形成严格尊重他人肖像的知法守法氛围。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物业强制“刷脸”败诉的警示意义
因将人脸识别作为进出小区的唯一通行验证方式,天津一物业公司被居民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为,相关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侵犯其隐私权。近日,二审法院作出改判,法院要求物业公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物业强制“刷脸”败诉的警示意义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九)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九大规模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害人格权和社会公共利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一、简要案情2019年2月起,被告孙某以340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九)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八)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八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权案一、简要案情原、被告系同一小区前后楼栋的邻居,两家最近距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八)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七)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七未超出必要限度的负面评价不构成名誉侵权——物业公司诉业主名誉侵权案一、简要案情原告某物业公司为某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被告吴某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七)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六)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六金融机构长期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可构成名誉侵权——债务人诉金融机构名誉侵权案一、简要案情原告周某某为案外人莫某某向被告上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六)
邓普云律师
您可以咨询邓普云律师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