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邓普云律师
邓普云律师
湖北-武汉
高级合伙人律师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八)

名誉/肖像/人身权2022-04-24|人阅读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

案例八

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

——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权案

一、简要案情

原、被告系同一小区前后楼栋的邻居,两家最近距离不足20米。在小区已有安防监控设施的基础上,被告为随时监测住宅周边,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位置正对原告等前栋楼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原告认为,被告可通过手机app操控可视门铃、长期监控原告住宅,侵犯其隐私,生活不得安宁。被告认为,可视门铃感应距离仅3米,拍摄到的原告家模糊不清,不构成隐私,其从未有窥探原告的意图,对方应予以理解,不同意将可视门铃拆除或移位。后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拆除可视门铃、赔礼道歉并赔偿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裁判结果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虽是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但设备拍摄的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摄入了原告的住宅。而住宅具有私密性,是个人生活安宁的起点和基础,对于维护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至关重要。可视门铃能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操控双重模式启动拍摄,并可长期录制视频并存储,加之原、被告长期近距离相处,都为辨认影像提供了可能,以此获取住宅内的私密信息和行为现实可行,原告的生活安宁确实将受到侵扰。因此,被告的安装行为已侵害了原告的隐私权。被告辩称其没有侵犯原告隐私的主观意图,原告对此应予容忍等意见,于法无据,法院不予采纳。因无充分证据证明原告因被告的行为造成实际精神及物质损害,故法院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可视门铃的诉讼请求,而对其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请求未予支持。

三、典型意义

本案就人工智能装置的使用与隐私权的享有发生冲突时的权利保护序位进行探索,强调了隐私权的优先保护,彰显了人文立场,对于正当、规范使用智能家居产品,避免侵害人格权益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物业强制“刷脸”败诉的警示意义
因将人脸识别作为进出小区的唯一通行验证方式,天津一物业公司被居民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为,相关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侵犯其隐私权。近日,二审法院作出改判,法院要求物业公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物业强制“刷脸”败诉的警示意义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九)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九大规模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害人格权和社会公共利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一、简要案情2019年2月起,被告孙某以340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九)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七)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七未超出必要限度的负面评价不构成名誉侵权——物业公司诉业主名誉侵权案一、简要案情原告某物业公司为某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被告吴某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七)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六)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案例六金融机构长期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可构成名誉侵权——债务人诉金融机构名誉侵权案一、简要案情原告周某某为案外人莫某某向被告上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六)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五)
案例五具备明显可识别性的肖像剪影属于肖像权的保护范畴——知名艺人甲某肖像权、姓名权纠纷案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一、简要案情被告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
#名誉/肖像/人身权
人看过
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五)
邓普云律师
您可以咨询邓普云律师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