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你好,因妻子回家过端午四天,我要上班,然后同时要带孩子,妻子回家的第三天我打电话让他回家,妻子拒绝回家。我表示如果今天不回家,就要跟她离婚。妻子也同意,两天之后我再打电话妻子希望他能够回家,我老婆拒绝回家,说是我提出要离婚的,并要求我去跟他离婚。妻子也表态不会过来找我离婚,要我过去找她离婚,再回娘家之前,他把家里面仅有的7000多块钱全部带走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金银首饰,这些金银首饰是他平时根本就不会带的,我想是他应该做好随时跟我离婚的准备了,我老婆以前离过一次婚。我们是上年6月15办的结婚证,年底办的结婚喜酒。这次结婚一共花了7万多块钱。这些钱全部都是我借的,他本人也知道,其中有6万块钱,他有带回来,用于家用。请问一下,我欠了7万多块钱,他是不是应该要偿还一半。我老婆表示她不要孩子,也不会出抚养费。如果我提出离婚。法院会不会判我赔钱给我老婆。我所欠的债务,我能够要求我老婆还一半吗,我可以要求我老婆付一半的抚养费吗?

离婚 2019-12-26 20:01 人浏览
共9位律师解答
  • 根据你说的情况,这7万块钱属于你们夫妻的共同债务。如果离婚,不抚养孩子的一方有义务支付抚养费。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有需要可将具体情况进一步告知,以便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电话咨询是免费的。
  • 你好,据你说的情况判离婚你不需要赔偿你老婆。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偿还
  • 离婚时夫妻可以对共同财产依法进行划分,依照相关的原则,考虑夫妻双方自身的经济情况以及子女成长等方面,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还可以寻求法院的帮助。一般情况下夫妻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关于财产分割的问题,因此可以请求法院对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范围进行认定,并就相关的分割请求进行确认。
  • 1、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二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
    2、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一般认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但如果夫妻另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夫妻之间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权人知道的约定的,则属于夫妻一方的债务,另一方不负偿还责任。关于抚养费,一般是可以按抚养人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 一般情况下,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截止到子女十八周岁。超出十八周岁,父母没有法定抚养义务,包括子女上大学期间的抚养费。
    同时《婚姻法》第21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婚姻法》解释(一)第20条规定 “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根据以上规定,子女超过十八岁,尚须父母履行抚养义务的情形
    (1)子女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
    (2)子女非因主观原因(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抚养费的变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8条规定: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应予支持。
    (1)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
    (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
    (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如,原来的抚养费标准过低等。
    3、离婚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能单独改变孩子的姓氏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规定: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根据以上规定,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同时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 您好,双方可以协商离婚,如协商不成,您可以诉讼离婚。
  • 您好,这笔债务可以算作夫妻共同债务的,离婚后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有义务支付抚养费。有需要可联系律师
  • 协商不了可以起诉。
  • 共同债务可以要求共同承担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武汉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9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