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醉驾取保候审出来了;需不需要在叛刑了;是不是取保候审出来了就没事了

刑事辩护 2019-04-03 01:32 人浏览
共10位律师解答
  • 开庭后在还没有下判决之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没事了。案件还是会跟其他刑事案件一样到法院判决。酒精含量超过81mg111ml血就属于醉酒驾驶就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由于危险驾驶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拘役六个月所以在公安侦查阶段和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均是取保候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事了。案件还是会跟其他刑事案件一样到法院判决。扩展资料: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受审只是限制而不是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它是一种强度较轻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提出保证人担保。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人要提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作为自己的保证人该保证人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担保被保证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保证人不及时报告的要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种是提供保证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担保。如果违反有关规定保证金就会被没收并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有关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应当退还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和保证金保证。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一)取保候审的申请: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聘请的律师。(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7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8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以上就是对什么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问题的解答。由于取保候审的申请是否能得到批准是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负责人决定的。所以目前我国取保候审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因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最好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代为申请取保候审。
  • 醉驾案绝大部分七天内都能取保候审出来。之后还是要判处六个月以下拘役。
  • 不一定,取保候审还要等待是否传讯
  •   醉驾可以取保候审  一、醉驾判断标准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二、醉驾可以取保候审吗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7、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8、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 取保候审,顾名思义就是人出来等着法院审判。
  • 你好,取保之后还是要判刑的。法律规定只要酒精含量超过80就要判刑,后期判刑可能是实刑期也可能是缓刑,缓刑的话人就不用进去了,建议后期还是要和 法官多沟通
  • 你好,涉嫌危险驾驶罪,要判刑的
  • 还要等待开庭判决。
  • 你好,虽然取保候审,但不代表无罪,后面还会移送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
  • 不一定,最后还要判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上海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