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女因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如何赔偿

仲裁 2020-06-12 09:46 人浏览
共12位律师解答
  • 1、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本人不负主要责任的,属于工伤。需要先申请认定工伤,持工伤认定书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或单位索赔,有权得到工伤项下的所有赔偿。 2、交通事故肇事方的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3、我擅长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经验丰富,可以打我手机咨询。
  • 可以要求双重赔偿: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依据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责任的划分来要求相应的赔偿; 二、向你女的单位申请,要求申报工伤赔偿。 为了更全面的保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你当面咨询
  • 根据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划分责任,并主张赔偿。(1)、申请做伤残鉴定,根据伤残等级来计算伤残赔偿金等相关费用;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二级伤残则乘以90%,依此类推,九级伤残乘以20%,十级伤残乘以10%。
    (2)、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赔偿金,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 发生交通事故,对伤者要进行积极救治,并立即报警,等待交警来处理。因为交通事故的后续处理与交通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息息相关。涉及到垫付的话,要保留好相关票据。 事故的责任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来划分的,是根据双方当事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来确定。交警的责任划分结论将会是下列五种责任情形之一,即一方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则承担不同的责任,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比例也会不一样,因为赔偿责任是以承担的事故责任为主要依据的。 在事故中,绝大多数的争议和纠纷都源于赔偿问题,但是解决纠纷和化解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种,双方和解、调解、诉讼等,选择诉讼途径解决的,需要对起诉地点(即法院管辖权)加以注重,因为不同的起诉地点赔偿的标准会不一样,所以起诉地点直接影响了赔偿。另外起诉时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需要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即原被告双方的必要信息,比如:姓名、联系方式、实际居住地址等必要信息,还需要写明原告具体的请求事项,以及原告基于什么样的事实理由可要求被告赔偿。起诉的时候证据很关键,所以要尽可能的准备相关的损失凭证、证明材料等。 在和解或者调解过程中因为某一方的要求在合理性上存在分歧,使得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最后导致和解或者调解失败的现象是常见的,所以接下来就是不得不走诉讼程序,最后按法院的判决来履行各自的义务。这是解决事故最为公正的途径。
  •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建议您委托律师对肇事车俩进行诉前财产保全,然后到法院起诉,对方要承担医疗费, 误工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构成伤残的还要支付伤残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失费,需要后续医疗的还需支付后续医疗费。
  • 可以要求双重赔偿: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依据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责任的划分来要求相应的赔偿; 二、向你女的单位申请,要求申报工伤赔偿。 为了更全面的保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你当面咨询
  • 按工亡赔偿:丧葬费、抚恤金、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一项约40万元。但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命,望节哀。
  • 首先你们可以选择工伤途径或侵权途径;其次是上述方式涉及不同的赔偿数额等,详情致电或见面详谈。
  • 1、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本人不负主要责任的,属于工伤。需要先申请认定工伤,持工伤认定书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或单位索赔,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被抚养亲属抚恤金。 2、交通事故肇事方的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3、我擅长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经验丰富,可以打我手机咨询。
  • 可以要求双重赔偿: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依据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责任的划分来要求相应的赔偿; 二、向你女的单位申请,要求申报工伤赔偿。 为了更全面的保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你当面咨询
  • 你好: 1、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本人不负主要责任的,属于工伤。可以得到工伤项下的赔偿。 2、交通事故肇事方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等。
  • 按工亡赔偿:丧葬费、抚恤金、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一项约40万元。但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命,望节哀。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济南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2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