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1月份收到去年12月的工资,个人所得税是按哪一年计算的

个人税收筹划 2023-04-04 21:1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税务核定固定比例*所得税税率。 
    如果单位属于查帐征收的,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
    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按自然人、公司或者法人为课税单位。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课税率系统,例如有累进税率也有单一平税率多种。
    扩展资料:
    有些国家以公司为课税的称作企业课税,这经常被称为公司税,或公司收入税,或营利事业综合所得税。
    有些国家以个人收入课税的。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中仅只有巴林和卡塔尔这两个中东小国民众不用缴所谓的所得税。
  • 法律分析: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收入金额 - 五险一金 -费用减除额;2,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一般情况下,年薪制的大多是在较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实施,一般情况下,普通职工实施的是月薪制,那么就将20万平分到12个月算出月平均工资再进行税款的计算。每月工资=35万/12=29166.67元。免征税额为5000元。29166.67-5000=24166.67元。适用20%的税率和1410元的速算扣除数,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4166.67x20%-1410=3423.33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3423.33x12=41080元。在不考虑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的情况下,税后收入=35万-41080=30892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 法律分析: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按月申报的,只能求一个大约数、
    月工资=120000÷12=10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0000-3500)x20%-555=745元
    年个人所得税额=745x12=894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金华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