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快手加微信,买东西,不发货也把微信拉黑,我该怎么办

网络购物 2023-04-09 22:34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法律分析:微信买东西不退货的可以投诉,消费者在购买的商品发生质量问题或对接受服务不满意时,如与商店协商和解未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不经协商直接向消协投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 法律分析:
    一、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通过微信购买商品不肯退货的是属于消费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的方式解决纠纷。
    二、维权方式;在判断完自己属于哪一种消费者之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买到假货后可用于维权的方式有:
    (1)首先保留有效证据,找商家协商解决,要求商家赔偿或者退货;
    (2)若协商不成则可以打电话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3)再者,若商家执意不愿意赔偿,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
    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衍生问题:
    衍生问题:
    买到假货都能获得应有的赔偿吗
    1、如果是普通的消费者购买到假货时,从质量、材质、性能、用途等方面便可以发现该商品和自己本来要购买的商品存在出入,即商家所提供的商品是存在质量瑕疵的,此时可以认为认定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时有欺诈行为的,理所应当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获得相应的赔偿。具体地,消费者可以按以下主张赔偿:
    (1)购买到一般商品种类的假货时,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向商家要求自己所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三倍;若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则商家应直接赔偿五百元。
    (2)购买到食品领域的假货时,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法》第96条向商家索要自己所购买商品的价款的十倍赔偿。
    2、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买到假货时的法律权利则不能完全与普通消费者应有的法律权利等同,因为职业打假人是以赚钱为目的打假,利用商品过期或商品漏洞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赔偿财物的行为,专门利用相关赔偿的法律条文谋生的人,本质人而言不属于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因此这一群体不是必然能获得商家相应的劣质商品的赔偿,需要细分所购买商品的种类。实践中,职业打假人是否获得相应赔偿按以下处理:
    (1)职业打假人在一般的商品领域买到假货时,并没有明文规定能拥有赔偿请求权;
    (2)但是职业打假人购买到的是假药或者劣质食品,根据2014年1月最高法就食品药品纠纷案件发布的司法解释,“知假买假”索赔是合法的,该《规定》明确表示“知假买假”不影响职业打假人主张其消费者的权利,因此在食品药品领域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买到假货了也同样能获得应有的赔偿。
  • 法律分析:微信买东西不发货投诉可拨打官方服务热线:027-87632951,官方人工服务:027-87632951(信誉满意度100%)官方为促进责任开放的新商业文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义务受理:投诉、退款、假货赔偿、账户疑问、不可用余额等业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佳木斯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