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家长打孩子 怎么办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人身损害赔偿 2023-05-02 10:37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家长打孩子打到流血可以报警。法律是禁止家长打孩子的,如果打孩子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后果,还会追究家长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 法律分析:小孩被家长打是可以报警的。法律是禁止家长打孩子的,如果打孩子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后果,还会追究家长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二)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三)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五)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六)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七)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八)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十)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 一、孩子之间打架家长应该怎么办
    1、孩子之间打架家长的做法如下:
    (1)分清是故意动手还是不小心碰了别人。如果是不小心,就不要过分追究;如果孩子故意打人,家长首先要批评打人的行为;
    (2)了解打架的原因和经过,要让打人的孩子知道,打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一定要杜绝打人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求孩子主动给别人道歉,恢复友谊;
    (3)必要时邀请对方家长共同处理。通过争吵,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愿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最终掌握协调突发事件的能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二、孩子应对校园暴力的方式有哪些
    孩子应对校园暴力的方式有: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家长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成都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