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取保候审查询

取保候审 2024-04-18 17:51 人浏览
共21位律师解答
  • 您好,针对您所咨询的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并根据您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建议通过电话形式沟通一下,以便给您一个更准确的解答。
  • 有过取保候审,已经撤掉,但是在公安局内部网上可以查到以前有过取保,此种不是案底,是一种普通记录,不能消除。
  • 您好,马上让精通此类案件的律师耐心给您解答,为您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 你好,专业老师立即和你联系!请您留下联系方式,直接电话回复
  • 您好,麻烦再具体说一下情况,这边可以协助处理。
  • 说下具体的情况或过程,看怎么去帮你处理这个问题。
  • 你好,你可以把要咨询的问题详细说一下
  • 你好,涉及什么罪名呢具体可以说一下
  • 你是什么情况?是你自己取保嘛?
  • 可以委托律师办理,申请取保候审
  • 你好,你是咨询取保候审的案子
  • 您好 请问具体什么情况呢?
  • 你好,可以咨询民事、刑事。
  • 你好,案子进入什么阶段了
  • 你好,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 可以找我们律师帮助处理
  • 是需要办理取保候审吗?
  • 取保候审的办理手续具体如下:
    1、发起取保候审的申请。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或其指定的法定代理人及代理律师等,享有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权利。
    2、取保候审的决定。
    公安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及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之后,会在7日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取保候审的答复。同时如果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的,应该报告给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人、检察长或者法院院长批准,并同步签发法律依据:《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
    3、执行取保候审。公安部门是取保候审的执行部门,在执行时,应该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决定书》的宣读。
    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4、取保候审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5、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的办理手续具体如下:
    1、发起取保候审的申请。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或其指定的法定代理人及代理律师等,享有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权利。
    2、取保候审的决定。
    公安部门或者人民检察院及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之后,会在7日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取保候审的答复。同时如果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的,应该报告给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人、检察长或者法院院长批准,并同步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
    3、执行取保候审。公安部门是取保候审的执行部门,在执行时,应该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决定书》的宣读。
    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4、取保候审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5、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在公安网上不能查到。取保候审不会留案底的,公安机关掌握的都是刑事判决的刑事前科和被治安处罚的前科。取保候审只是刑事强制措施,并不能算是前科。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你好,需要具体的取保候审吗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成都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21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