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严某是某市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2006年,由于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数量剧减,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员工的工资无法按月结清。经过企业领导与员工协商,该企业财务部以企业的名义向严某等员工出具欠条。严某的欠条上写着:某外资企业欠严某2006年4月份工资及奖金人民币一千五百元,于明年1月还清。2006年4月至12月,严某共收到这样的欠条9张。2006年12月,严某等拿着欠条向企业财务部领取现金,可是财务部只付给员工两个月的工资和奖金。 严某等人拿着"巨资欠条"诉诸法院,法院以劳动争议未经仲裁为由不予受理。企业领导对严某等人说:"按照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只有60天,4至10月的工资已经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了,你们不要再告了,等公司经营情况好转就把工资补发给你们。" 间题:请根据最新的相关司法解释分析严某等人是否可以获得司法救济。

诉讼 2010-01-16 22:11 人浏览
共1位律师解答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泰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