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百科

劳动仲裁一年时效如何计算

发布时间:2021-05-30劳动争议

  对于债权人的请求权,如果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是需要注意相关的诉讼时效的。同样的,如果是劳动者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需要注意仲裁时效。那么,劳动仲裁一年时效如何计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劳动仲裁一年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仲裁一年时效如何计算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也就是说,劳动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起劳动仲裁,而对于劳动报酬的索要可以自劳动关系终止后开始计算一年。

  劳动争议时有发生,申请劳动仲裁受时效限制,然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与一般民事诉讼时效并非一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同时,该法第四款也规定了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那么,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否统一为一年呢?这要区分不同情况:

  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因此,欠发的工资、奖金、加班工资、高温津贴等都属于劳动报酬范围,因而不受仲裁时效一年的限制。

  二、不属于劳动报酬的,如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代通知金等,则适用一年的仲裁时效,实践中主张权利常指劳动者提出劳动仲裁之日。

  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往前倒推一年。注意:双倍工资最多只能支持11个月,即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至不满一年期间。

阅读200
点赞300
查看全文

1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当前23,010位律师在线 , 99%用户的选择

相关百科文章阅读
被公司开除了没有结算工资怎么办

被公司开除了没有结算工资怎么办

劳动争议2023-01-04

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劳动争议2022-12-13

拖欠工资拨打12345管用吗

拖欠工资拨打12345管用吗

劳动争议2022-12-12

北京律师推荐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01:26

劳动仲裁时效期为几年

视频14758次观看

01:34

人事争议受理时效是多久

语音7651次收听

劳动仲裁超过时效怎么办

图文7165次阅读

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算

文集

01:39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怎么算

视频11122次观看

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问答
劳动仲裁怎么计算诉讼时效
已经到底了

没找到满意法律百科知识,您可以在线咨询

法律快车 > 法律百科 > 劳动工伤文章 >劳动争议文章 >劳动仲裁一年时效如何计算
首页 立即咨询 (99.9%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