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专用车出口政策“难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8 03:56
人浏览

  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召集国内底盘和专用车生产企业在武汉召开研讨会,讨论针对专用车出口,底盘企业授权管理和出口底盘备案公示哪种方案更为可行。这个研讨会是行业主管部门针对专用车出口密集调研的一部分。

  自2007年我国专用车出口俄罗斯出现较大问题以来,行业主管部门一直在考虑如何规范专用车出口,相关调研一直没有中断。今年以来,相关调研越来越密集。

  行业主管部门为何对专用车出口如此关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卡车的专用化率已经达到55.68%,其中重卡更是达到80%,底盘(除牵引车外)大多数改装成专用车以后再出口。近几年,我国专用车的出口额在汽车出口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可以说,专用车出口已不再只是专用车企业的事,对底盘企业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

  ■ 出口现状令人忧虑

  去年,河北省两家专用车企业出口到非洲加纳的专用车,由于售后服务问题遭到当地用户投诉,由于处理欠妥,最后升级为外交事件,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结果,平息事件的费用远远高于出口那几辆车赚取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产专用车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形象,痛失该国市场。

  在此之前,我国卡车、专用车遭遇出口目的国用户投诉的事件屡屡发生。2007年,中国卡车和专用车销量在俄罗斯呈现井喷式增长,就在这一年,中国卡车在俄积聚的问题随着一辆中国重型自卸车压塌桥梁而爆发。2007年年底,俄政府开始着手制定限制进口中国重卡的规定。仔细对比近几年来我国专用车出口市场的出口额排名就会发现,每年排名的顺序变化很大,先前排在前头的国家,两年后在名单上可能就找不到了。不断地开拓市场,又不断地丢失原有市场,这就是我国专用车出口的现状。

  我国政府对汽车出口进行严格规范管理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6年年底,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简称《通知》),从2007年3月起,对汽车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同时对汽车整车产品出口经营企业实行授权经营管理,必须要有汽车厂家的授权, 外贸 公司才能从事汽车出口。

  《通知》对规范我国汽车出口作用明显,但是,由于专用车比较特殊,不完全适用于《通知》,因此,专用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以中国专用车压塌俄罗斯桥梁为代表的由出口专用车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促使国内相关部门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出口授权管理方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的。

  ■ 政策调整凸显利益博弈

  目前的情况是,底盘生产企业将底盘销售给专用车企业后,底盘销售到国外哪些市场他们无从得知;出口的专用车一旦出现问题,经常出现底盘企业和专用车企业责任事故不明确的现象,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2009年6月,工信部发布《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汽车整车(含底盘)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专用汽车企业和产品实施统一管理”,即授权管理方案。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此方案在专用车企业中引起很大争议。

  授权管理方案使底盘企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很多底盘企业认为,专用车出口无序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底盘出口,因此必须规范。但是专用车企业对此却有异议,他们认为我国专用车企业的品牌已经形成,市场渠道基本完成,并且拥有技术来源,参考国际的管理模式以及分析当前的形势,由底盘企业管理专用车厂将产生很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召集底盘和专用车企业代表坐在一起,讨论一个新的方案,即出口底盘备案公示方案。这个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底盘企业公示符合出口要求的底盘产品,包括允许出口到的国家或地区、出口合格证、改装技术规范、质量和服务承诺等,专用车企业选择公示产品进行改装、出口。与授权管理方案相比,此方案更尊重专用车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利益,避免了底盘企业“一枝独大”。 [page]

来自势必顺报关员网汽车出口政策汽车出口动态2010年汽车出口政策汽车出口流程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