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房屋所有权典型案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27 12:05
人浏览

  原告:马aa,男,62岁,廊坊安次区南尖塔镇碾子营村农民。

  被告:马nn,女,43岁。

  原、被告系同母异父兄妹。1940年,原、被告之母孟mm带着原告(4岁)改嫁到马某某家,后与马又生育被告马nn等两子、两女。1966年原告30岁时,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与继父(74岁)、母亲及四个同母异父弟妹(大妹21岁,二妹即马nn11岁,大弟马bb14岁,二弟马万海9岁)在碾子营村建造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71.4平方米的正房五间。1974年,在碾子营村书记张永发等人的主持下马某某家分家,原告马aa与二弟马万海各分得正房两间半,大弟马bb分得树木等。1982年前,马某某去世。1982年,马万海结婚,婚后八个月去世,不久其妻改嫁,对马万海分得的两间半房屋未提出继承主张。1986年,原告马aa结婚,其母孟mm跟其一起生活。

  推荐阅读:

  逾期交房 可解除购房合同

  房产纠纷可以怎么解决?

  房产证纠纷怎么处理

  因马aa对其母不尽赡养义务且虐待老人,孟mm于1989年向法院起诉,经法院主持,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马aa、马bb赡养孟mm。但此后马aa对其母仍未很好地尽赡养义务。1990年,马aa一家搬出另过。1991年,被告马nn为照顾母亲从婆家搬回娘家与孟mm共同生活,赡养扶侍卧病在床的母亲,直到1996年8月17日孟mm去世。1994年10月28日,马nn与孟mm签订了赡养协议,其中约定孟mm去世后其所有房产归马nn所有。该协议在廊坊市安次区公证处办理了公证手续。孟mm去世后,五间房屋即由马nn居住使用。

  另查,1986年在孟mm不在家的情况下,原告马aa以户主身份办理了五间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手续。同年5月27日原廊坊市人民政府换发了以马aa为户主的第0710号建宅证。1993年,廊坊市土地局对市区地籍调查换证时,将宅基地的户主改为孟mm,但至今未换发宅基地使用证。原告马aa因向被告马nn要回该五间房不成,遂向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起诉称:被告马nn在我所有的五间房屋居住并拒不归还,侵犯了我的财产所有权。故要求被告搬出,将房屋退还给我,并返还因出租该房取得的租金。被告马nn答辩称:我没有侵权。这五间房为我母亲生前所有。因原告不赡养母亲,我回来同母亲生活,且在我赡养母亲过程中,母亲按自己意愿立下遗嘱,将自己所有的五间房产由我继承,有廊坊市安次区公证处公证书为证。现在母亲去世了,这五间房的所有权应归我所有。

  【审判】

  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所争议的五间房屋,建于孟mm夫妇与五个子女共同生活期间,所建房屋应为家庭共同财产。建房时原告马aa已成年,系家庭主要劳动力,其依分家分得两间半房屋,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应予认定。原告之弟马万海分得的两间半房屋,因其妻在马万海去世后未提出继承主张,应由其母孟mm继承。在公证的赡养协议中,孟mm对自己所有的两间半房屋的处分,是合法的,应予认定。被告马nn对其母亲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在其母去世后取得两间半房屋的所有权,于法有据。原告所提交的建宅证,不足以证明争议的五间房所有权全部归其所有。原告起诉要求被告给付房屋租金,未提供证据,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之规定,该院于1997年11月16日判决如下:座落在安次区尖塔镇碾子营村建筑面积为71.4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五间正房,西侧两间半房屋归原告马aa所有,东侧两间半房屋归被告马nn所有。

  一审判决后,被告马nn以原告马aa虐待老人、没有尽赡养义务、不应分得房屋为理由,向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马nn与马aa所争议的五间房屋建于1966年,属家庭共同财产,当时被上诉人马aa为家庭主要劳动力。1974年分家之情有证人证言,本院予以认定。被上诉人马aa虐待生母,不尽赡养义务,事实清楚,但不足以剥夺其对分家所得的两间半房屋的所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该院于1998年5月7日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议】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五间房屋的所有权归属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应首先澄清下列几点: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