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纤维钻石”贱卖敲响品牌警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01 01:17
人浏览

  “中国制造”因自主品牌缺失而在国际市场“交肥留瘦”,已不是新闻。但是,素有“软黄金”、“纤维钻石”美称的中国羊绒制品的国际遭遇摆到面前时,仍令人触目惊心。7月31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五个“国字号”单位在南京举行“中国羊绒主流品牌峰会”,论坛传出的信息发人深思。

  中国羊绒资源居全球垄断地位,2000多家羊绒生产企业实际控制了全球93%的羊绒原料,年产销羊绒衫4000多万件,产量占全球75%以上。但是,2007年中国出口羊绒衫每件均价只有30.58美元,折合人民币仅为200多元。

  是什么使得我们守着垄断资源,而又贱卖羊绒制品呢?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品牌的缺失是致命伤。我省的羊绒制品出口企业也都是“无名英雄”。在国际市场,相当部分中国羊绒产品只能徘徊于低端,高端市场虽不乏中国产品,但大部分是以贴牌身份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威统计,出口羊绒制品挂中国品牌的不到10%。而国外销售商一旦贴上自己的牌子,卖价立马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应该说,羊绒制品作为最顶级的天然纺织原料,在国际市场的遭遇,对中国出口纺织服装乃至“中国制造”不乏样本意义。

  “品牌不仅仅是可靠的产品质量,还要有文化支撑、品牌管理,而这些,都是我们的企业从未遇到的”,中土畜雪莲股份董事长陈涛坦言。作为全国羊绒行业标志性品牌,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执行总裁张志则梳理出羊绒品牌的多种外部制约因素:产业未形成整体合力来抗拒国际买手的价格谈判,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等。

  打造自主品牌,必须有正确的路径。美国UTA时尚管理集团大中国区总裁杨大筠为中国企业支招:要建立一个强势品牌,要有可靠的质量、要运用技术创新和设计技巧增加可信性、要创造传奇故事,要塑造与众不同的“性格”,要创造独有的视觉识别形象等等。

  社会各界对品牌“软肋”认识,正在逐步清晰,渐趋同一。峰会上,与会50多家企业都介绍了自己的品牌战略的做法和计划,行业组织、中介结构也力推企业打品牌。去年,中国羊绒理事会举办“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羊绒交易会”在国内外引进很大反响,这个交易会将打造成为一年一届的专业化固定平台。虽然品牌之路遥远,但好的开头仍然值得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出处“中国纺织网”编辑:芦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