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服企:应从“天气”这堂课中学到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01 04:16
人浏览

  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部14个省区在“拉尼娜”的作用下,出现强降雪、冰冻天气,使一度“看天吃饭”的羽绒服、电热毯等御寒产品,出现难得的热销景象,有些产品甚至断档。有人会说,商品卖断货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产品受欢迎。然而,这次断货,却是因为企业事先准备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大量需求,才造成货源告急。

  这与企业的经营思路不无关系。目前,许多企业靠“经验”吃饭,往往根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情况,来制订当年的生产计划,眼光仅局限于当前。不可否认,“经验”为企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很少发生的强降雪天气的到来,就给这些企业来了个措手不及,让他们吃了“经验”的亏。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经历恶劣天气后,企业是否从中接受了教训?是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国外,许多企业深知天气的重要性,积极与气象部门合作,对天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及时了解。之后,企业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对市场进行布局,做到随机应变。

  值得欣喜的是,对此,国内已经有企业涉足。2007年,西双版纳某铁矿企业与勐腊县气象局协商决定,完全由企业出资,建设自动气象监测站。气象服务在该企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搞好生产,还可以提升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国内也有一些服装企业与省市气象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长期气象预测服务,然后再适当对产品结构、上市时间做出调整。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在更多的企业中推广,一方面经营可以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带来方便。

  在今年的强降雪当中,不少企业因天气而“衰”。相信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他们必定会接受教训,做到未雨绸缪,能够因天气而“荣”,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为自身带来利益。

出处“中国纺织网”编辑:纺织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