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宋秀岩: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25 00:52
人浏览
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推进新时期妇联工作创新发展
宋秀岩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既同党的妇女工作方针政策和党对妇联组织的一贯要求一脉相承,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妇联组织建设和妇联工作的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要求贯穿于妇联组织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妇联工作各方面,使我们的工作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妇女群众满意。

  一、深刻认识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大意义与丰富内涵

  妇联组织与新中国相伴而生。在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妇联组织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把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妇女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跟随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实践证明,妇联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阵地”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娘家”的重要职责。在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妇女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的时代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提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深刻揭示了妇联的组织定性、职能定位和发展定向。“坚强阵地”进一步强调了妇联组织的政治属性,明确了妇联组织的政治责任。妇联组织是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机构,是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党的领导是妇联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妇联组织建设和工作就会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抓好为党的事业服务这个大局,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妇女团结凝聚在党中央周围,为党的事业竭诚奉献、建功立业,完成好妇联组织的政治责任。“温暖之家”进一步强调了妇联组织的群众属性,强化了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妇联组织联系着占人口半数的亿万妇女,脱离了妇女群众,就不能很好地依法维护妇女群众的权益、为妇女群众服务,妇联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抓好为妇女群众服务这个根本,深入了解妇女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充分运用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在推动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履行好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

  二、准确把握建设“坚强阵地”工作着力点

  建设“坚强阵地”,要紧跟大局、围绕大局、服务大局。这方面工作做得怎么样,妇女“半边天”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衡量妇联这个党的妇女工作阵地建设得坚强不坚强最重要的标准。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党政大局、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正确的立场。要把妇女运动放到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眼前与长远的大势中去思考,把妇女事业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去审视,把妇女发展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拓妇女发展和妇联工作的新局面。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妇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优化妇女事业的发展环境。

  用党的主张引领妇女思想。要把引导妇女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要把握不同妇女群体的思想状况,贴近不同层面妇女的工作和生活,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要高度警惕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形式对妇女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渗透,引导广大妇女从现代化建设成就、从身边的发展变化、从自己所得实惠中,深刻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page]

  用党的事业凝聚妇女力量。要引导妇女充分认识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完成党的宏伟大业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岗位建功活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半边天”力量。要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妇女群体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观念引导、政策扶持、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大力度,帮助妇女把创业就业愿望转化为创新创造实践,努力使广大妇女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按照党的要求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独特作用。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妇女遵守社会公德、践行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要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主导的“大调解”工作,在妇女群众中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引导妇女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要探索建立开展家庭工作的长效机制,发挥妇女在传承文明、弘扬新风、融洽关系、增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三、准确把握建设“温暖之家”工作着力点

  建设“温暖之家”,要贴近妇女、了解妇女、服务妇女。妇女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有其特殊的利益需求,需要党领导下的妇联组织去代表和维护。只有履行好这一职能,妇联组织才能说是尽到了“娘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真正赢得妇女群众的信赖和热爱。

  深入了解妇女需求。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实掌握妇女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既为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妇女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也为妇联组织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妇联信访窗口的作用,发现和研究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要密切关注不同妇女群体对妇联工作的参与和受益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重点和举措,使我们的工作真正符合妇女群众意愿、贴近妇女群众需要。

  及时反映妇女呼声。要依法、理性、科学地反映妇女呼声,用好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妇联的建议权,畅通代表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女领导干部等参政议政的有利条件,使妇联组织成为党和政府了解广大妇女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要对妇女的呼声进行分析研究,有重点、分步骤地反映给各级领导机关,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这些问题的统筹解决。

  依法维护妇女权益。要切实做到维权在源头、维权在基层、维权在身边,及时跟进与妇女儿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划的制定和修改,加强妇女维权平台建设,让妇女平时看得到妇联、关键时刻想得起妇联、遇到问题找得着妇联。要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妇女在参政议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人身财产、婚姻家庭等领域中的问题,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强化服务、注重实效。要大力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试点、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政策研究等重点工作,抓好政策落实的督促推动,抓好对妇女的跟踪服务,抓好后续措施的及时跟进,使更多的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要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宣传“四自”典型,引导妇女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要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提升身心健康素质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重点帮助女干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帮助女职工提高岗位建功能力、帮助知识女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女企业家和女性创业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帮助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和外来务工妇女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page]

  四、切实为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提供强有力保障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当前,妇女的从业流向发生变化,职业分布日益广泛,迫切需要妇联组织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延伸妇女工作手臂。要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完善体系内的组织网络,同时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建设组织、开展工作的有效方式。要从单位向妇女群众聚居地延伸,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妇联组织设置形式。要从纵向向横向延伸,发挥各级妇联常委、执委、妇女代表和团体会员在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妇女排忧解难等方面的作用,努力把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兴趣爱好的妇女吸引到妇联组织中来,把她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

  进一步提升干部素质。要学习理论,研究政策,懂得法律,通过学习找到解决妇女问题的办法,推动妇女工作发展。要注重提升人格魅力,学会与不同层面的妇女交朋友,让她们觉得可亲、可信、可敬。要不断提高协调能力,积极争取党政资源、协调社会资源、整合自身资源,为妇女发展与维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服务。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主动顺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党对妇女工作的新要求和妇女群众的新期待,与时俱进地推进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党的妇女事业,热爱妇联工作岗位,坚持重心下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扎扎实实地立足基层,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机制要紧密围绕活跃基层,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资源和条件,更好地服务基层,在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务求工作实效,帮助妇女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她们最为关切的利益问题,为妇女办的事情一定是她们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开展的活动一定是能把广大妇女吸引过来、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的活动,使妇女对妇联工作真心欢迎、真诚参与、真正受益。(发表于11月16日出版的2010年第22期《求是》杂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