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达芬奇”一夜褪尽光环 危机管理成企业必修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2 21:58
人浏览

  几乎是一夜之间,达芬奇从有着意大利100%血统的位置上跌入谷底,等待它的是巨额索赔,以及不可测的未来。因为上月被央视曝光后引发的 “假洋品牌”质疑,“达芬奇”的诚信遭受空前危机,企业也可以说甩出正常轨道。

  眼下人们更关注的是:企业该如何经营品牌?是踏实创业还是另走捷径?危机发生后该如何处理?

  “假洋品牌”由来已久

  实际上,达芬奇不是最早的“假洋品牌”典型。2006年,欧典地板事件就牵出了家具行业的 “造假丑闻”。家具行业某资深人士感叹:“家具行业类似的以‘假洋鬼子’身份欺骗消费者的事例太多了。”

  依文服装创始人夏华如此评述达芬奇创始人潘庄秀华的眼泪:“我相信她的眼泪是真的,其实在中国,任何一个品牌的成长都特别不容易。”只是,“最重要的是事情发生以后不应该是那样的处理态度。而且,如果刚开始创业时没把品牌的定位做好,曝光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假洋品牌现象,夏华认为,“这个特定阶段的产物源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若干年后,当中国企业在世界上越来越有话语权时,那时,中国的就是好的,就不再有对洋品牌盲目崇拜的现象。”日本企业三宅一生、无印良品的品牌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企业与品牌生存不易

  越来越多的企业危机事件,另一层面也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在逐渐成熟,更多的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开始关注品牌背后的东西,它的出身、故事、文化、生产地、原料等,类似这样的思考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推动起着良好的作用。

  “多年来,中国品牌成长的道路崎岖,在各种真假洋品牌的抢夺之下,夹缝中生存。几十年的努力,可能因为一件事情而灰飞烟灭,是否我们应该多关注事后价值,同时更多地保护品牌、保护企业家?一旦发生事故,那些企业家应该如何处理以保证辛苦多年的品牌经营得以继续下去?继而从事健康、良性的品牌建设?”夏华的问题,或许代表了很多企业家的心声。

  中国企业危机管理仍不足

  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重视危机管理,但很多企业依然是“一遇危机就轰然倒闭或者转产贱卖出去”。

  一个企业出问题时,一定不要先想着掩盖真相,“结果必然是欲盖弥彰。”王微说。互联网背景之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出现在消费者眼前,比如欧典地板,其背后都是商业道德底线的缺失以及监管措施的不健全。

  把危机处理得好的企业也不是没有,王微举例说,康泰克的“PPA”危机以后,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真空和每年价值数亿元的市场份额,当时曾有人断言OTC市场将会重新洗牌。但是,292天以后,“新康泰克”重出江湖,这堪称企业危机管理的一个成功案例。

  “对于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效果要么是100分,要么是零分。”王微的微博里每天都会有企业的私信,希望王微帮他们处理危机事件,“有江浙一带的企业,也有某些机构。江浙一带的企业学习氛围很浓厚。但他们都是事情发生以后,才想到找危机管理的人来处理,但往往这时最佳处理时机可能都已经过去了,而且双方信息存在不对称,我不知道他会隐瞒我哪些关键性要素,主要还是因为信任程度没达到。”

  “很多企业的危机事件原本可以处理得很好,如果时机得当的话。”王微对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表示担忧,“也有好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创始人和中高管都要求听这样的讲课,但目前的整体状况还没有实际改进。很多企业人希望通过一两次课以后就能够完全掌握危机管理的能力,而实际上,危机管理不是事情发生以后才要做的工作,而是危机发生以前就要做的系列工作,把好品牌关、质量关,做好一系列的预警工作。而如果做违反诚信的事情,被揭发则是早晚的事。”[page]

  对于现在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王微表示,社会诚信体系渐失,很多跨国公司的危机处理方案,需要中国企业认真学习。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