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浅议招标代理工作质量控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2 00:17
人浏览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使得在工程中介服务中异军突起的工程招标代理有了迅速发展。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时间不长,招标代理服务只简单地停留在重复性的程序代理上。因此,如何控制招标代理的工作质量,成了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加入 WTO 后,面临国际国内市场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局面,招标代理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咨询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招标代理的质量控制必须从招标代理的几个主要环节入手,目前招标代理程序大致划分为:与业主沟通发布招标公告、资格审查、编制招标文件、开标主持与评标报告、资料整理上报、工程回访与反馈等主要环节,只有始终把握这几个主要环节,招标代理工作质量控制才有可能。

1  业主沟通 

招标代理合同签订后,招标公告应及时发出。但在招标公告发出前,应征求业主意见,了解业主对所委托招标工程的期望与具体的倾向性意见。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委托人(业主)对招标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要求以及委托人资金安排的想法。

(2)作为代理机构有责任对涉及代理工作的法规、流程与酌情而定的建设性意见告诉业主,以便在法规与程序许可的范围内使代理机构与业主的意见达成一致,而且力求作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业主的要求。

(3)招标代理机构应对当前承包市场的状况有深入调查了解,如价格、质量、潜在承包人情况等,适时向业主提出推荐性意见。可以这么说,一个项目招标公告的发出,也就确定了该项目招标代理工作的方向,因此,对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环节必须要设专人负责把关。

2  资格预审 

在招标公告发出并通过监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确认符合报名条件的投标申请人后,依据资格审查方式(通常采取资格预审方式),对投标申请人填报的资格审查表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审查、筛选,最终确定潜在投标人是质量控制的第二重要环节,应严格对照资格预审标准(包括资格预审基本合格条件与资格预审附加条件)进行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的认真比较,严格排序,要经得起任何情况下的复审。

资格预审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对投标人填报的资格预审表进行复核性审查、验证,以确保真实性,可与政府监管部门建立一定形式的信息共享机制。

(2)组织人员对投标申请人类似的竣工工程或在建工程,均针对投标人拟派项目经理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事先拟定的考评指标项目实事求是地写出考察报告,作为资格预审的重要依据。资格审查的结果一旦与预审文件不符,必须实事求是,慎之又慎,从严把关,因为失去诚实信用的审查结果,就失去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也就失去了招标代理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资格审查一旦完毕,立即整理资审报告,并及时通知潜在投标人,同时,也通知未通过预审的投标申请人与通过资审但未被邀请的投标申请人,并视情况说明原因。

3  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不仅要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要求,而且应得到业主的理解与认可。在通过监管部门的备案审查后,即可发给潜在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审查要点:符合法规(特别是各个时期新颁规定),其中,有关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答疑补充文件要尽可能完整、准确、不留盲区和活口,且适应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业主在工程施工及竣工结算时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具体来说,在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拟订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对于涉及到业主指定分包工程合同时,招标代理机构的造价人员应及时介入。对交叉工作界面一定要划清,列出彼此详细的工作量清单,尽量避免以后出现界面工作的交叉或空缺,同时有利承包商准确报价和业主日后管理。[page]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