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热网领域的控制节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2 19:58
人浏览

  作为热网监控领域最大的服务商,同方曾承担过大同兰州太原等多个大中型城市的热网智能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方“控制节能”的理念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更是先行一步,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兰州热网的控制节能应用。

  如上文所述,同方的控制节能理念,将整个节能控制系统分为末端设备、网络通道、管理控制三个大的逻辑结构。具体到热网和热源领域,控制节能理念通过上述的三个逻辑结构,实现对整个管网的全面监控,做出数据分析和决策。这一方面,提高供热效果,消除了热网失调,保证了运行的平衡;另一方面,使供热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为导向,按需共热;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升了供热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更高的层面,实现了整体的节能。

  消除失调,保证平衡运行

  一个先进的供热系统,应该具备完善的调控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可靠地、经济的、可控地把热能输送到各个而用户。在很多热网企业当中,管网运行并没有纳入到统一的管网控制系统之中,而更多的是依靠人工辅助常规仪表的方式来实施,这种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量的失调程度,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调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供热事业的发展,供热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利环路也逐渐增多,更是增加对整个管网的维护,使得整个的热网运行失调更加严重。针对于此,同方控制节能理念根据热网复杂的工况,通过实施热源控制的自辨识、自应策略和供热量均匀分配策略,从根本上消除引起失调的主要因素,使得失调现象有效地得到解决。

  兰州热网采取这种控制策略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消除了热网中各站冷热不均的现象,改善了整个环路的供热效果,热力失调率从原来的13%降到2%,原来最不利环路的供热站平均室温由16.7℃上升到18.4℃,大大改善了供热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促成了整个热网由大流量小温差运行转变成经济管理运行。经过计算,由于管网平衡而节约出的热量可用于增加供热面积27万平方米,约占总供热面积的11%左右,可提供热费收入达人民币411万元,平均日耗电也大幅下降,一个供热季节电费用达52.8万元。

  以需求为导向,按需供热

  供热能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供热量。如何按需要供热,是解决热量消耗的最为重要的路径。过去我国内常见的供热运行方式,对供热的调控手段较少,调节方法也很复杂,效果不理想,基本上产生多少热源,就供多少热,造成了大量的热量浪费。控制节能理念通过实时监控一次流量参数,按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二次供水温度设定值,实现自主调节、按需供热,限制了热源多余供热能力的输出,解决了热源与热网的矛盾。此外,均匀的分布策略,也为热力站解决了不同区域由于温差问题而引起不同需求问题,保持了室温的稳定。兰州热网自采用自控系统之后,根据相关资料科学地发析出了平均室外气温,以此做为供热参数,降低了平均热指标,使得整个采暖季节能率达24.1%,节约热量折合人民币288.9万元。

  以数据说话,提高能源利用率

  控制节能理念并不是单纯对能耗的控制,而且还在于提供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通过控制节能的手段,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科学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这又会反过来更好地加强对能耗的控制,平衡管理运行,实现按需供热,以此反复构成良性的循环过程。

  在控制系统的应用之前,由于缺乏相应的计量手段,各供热公司基础管理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所以管理决策和运行主要靠管理者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控制系统应用之后,决策者可以获得大量的运行参数和综合数据,其全面地了解运行管理的过程,也使得基础管理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成为可能。

  监控系统的应用,也使管理方面的漏洞明晰化。兰州热网便从中得益不少。兰州热网过去二次网中运行两台循环泵,自控系统投运后,加强了热力站的运行管理,通过对运行数据分析处理,证明其处于一种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经过对二次网的调节,改变了运行方式,只使用一台循环泵供热效果仍然保持不变。[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