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铁十八局集团强推标准化管理使“狠劲”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4 09:38
人浏览

“学标准”立标为范 “用标准”强基固本

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23日电:企业如何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如何做强做优?中铁十八局集团把2011年作为“项目管理规范年”,日前专门在重庆渝利铁路召开“项目标准化管理暨建家建线推进会”,让渝利铁路、石武客专等7家“项目标准化管理”标杆单位“闪亮登场”,让全集团机关部门以上领导和几十个在建的重点项目经理“学习取经”,以样板工程为依托,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一大批基础工程的上马,中铁十八局集团承揽工程数量大大增加,目前担负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北京地铁、黄河桃花峪大桥等“十八线、十轨、四隧、四桥”重难点工程,分部世界各地400多个工地。在此情势下,中铁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郝趁义,总经理彭仕国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造血细胞”,效益的源泉,形象的窗口,人才的摇篮。项目多,不等于企业强,贪多嚼不烂,还可能导致“肠梗阻”,只有按照标准化将项目做到位、做扎实、做精细,才能确保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经济效益“大丰收”,推进企业“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才能打造效益“聚宝盆”。

为了推进“项目标准化”,去年9月以来,中铁十八局集团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对17个重大项目、工程公司进行拉网式检查、调研,对照铁道部、股份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认真反思、“号脉问诊”,查缺陷、找问题,从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入手,强力推行《集团公司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准则》、《集团公司局管工程项目实施办法》、《工程队建设试行办法》,抓住管理“牛鼻子”,提出“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对技术、安全、质量、计划合同、财务、物资设备、人员配置、现场过程管理“对症下药”,全方位进行“卡控”,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立即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对项目主管进行撤换。

学标准不摆花架子,用标准不走虚路子。一些项目“精耕细作”,“标准化管理”样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铁十八局集团石武客专上场伊始,指挥长杨国良就全方位推进“项目扁平化管理”,一级资金控制,二级财务核算。工程施工以工艺性试验为基础,不断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先后攻克了C55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Ⅱ型板预裂缝处裂纹防治等技术难题,《CRTSⅡ型轨道板建厂及生产工艺技术研究》等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CRTSII型轨道板打磨技术与精度》获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在全线连续两次荣获第一名,两次总分并列第一。“用标准管理项目,科学,省劲!”指挥长杨国良深有感触。

中铁十八局集团渝利铁路项目中,桥隧比重高达99.3%,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在集团副总经理邓勇、项目常务副指挥张海龙等带领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抓好光面爆破,全面执行隧道初支湿喷工艺,邀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确保隧道开挖、初支质量。在铁道部历次信用评价中始终名列前矛,并被授予“三比三创三争当”劳动竞赛红旗单位,还被评为成都铁路局“铁路工程施工模范集体”。

此外,北京地铁、京津延伸线、向浦铁路、武黄铁路等等许多“战场”都能听到业主这样的共鸣:“十八局就是样板”。 中铁十八局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创鲁班奖特别荣誉企业”等称号。集团接连中标南昌无锡、天津地铁5号线管片、贵阳北二环、成渝、乐自高速和尼日利亚博尔诺州公路、沙特麦麦高铁新增项目,“品牌”效应可见一斑。

[page]

“学标准、用标准是企业做强做优之策,项目标准化管理推进会是一个逗号,不是句号。”中铁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郝趁义、总经理彭仕国达成这样的共识。目前,该集团“十八线、十轨、四隧、四桥”等重点项目借“项目标准化管理推进会”东风,迅速掀起进一步学、用项目标准化管理高潮。(王利 伍振 )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