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专家呼吁勿把建筑节能数字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4 21:08
人浏览

  “在大量新建建筑没有达标、多数业主、发展商和设计人员还没有树立节能意识的条件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贯彻国家标准,而不是在节能率的多少上互相攀比,警惕把建筑节能搞成新一轮政绩工程和数字化工程,而没有省下1度电和1公斤煤。”

  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日前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举办的一次建筑节能高层研讨会上这样大声呼吁。此次主题为“构建上海经济高效的建筑能效管理模式”的高层研讨会,吸引了上海市主管建筑节能的有关领导和数十位中外专家参加,龙教授的呼吁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龙教授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新建建筑要节能50%,有的甚至要达到节能65%的目标,这固然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但同时也要防止其中的“数字泡沫”,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基准建筑”能耗标准,所谓“节能50%”的基准也还是一个虚拟的对象。

  目前,我国是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准建筑”,对于北方有集中采暖的住宅建筑来说,住宅的保温水平虽然可以用节能百分比来量化比较,但与此同时采暖系统却没有大的改进,很多时候房间过暖反而要开窗降温,保温水平提高了能耗却没有降下来。而对于南方夏热冬冷的地区来说,没有集中采暖,完全靠空调来实现节能50%到65%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住宅空调能耗基本上空白,尤其是一些公共建筑,除了一些星级宾馆外很少使用中央空调,因此与现代建筑相比,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龙教授认为,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制订及完善程度,在国际上也是不落后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如何实施?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从7月1日起开始实施,但迄今还没有出台标准实施的细则、管理办法。比如,到底由谁决定要不要做是否节能的“权衡计算”?由谁来做评审和权衡计算?第三方还是本设计院?第三方有没有资质认定问题?如果发现作假该如何惩罚?等等。如果国家再不拿出管理办法,这个标准就真的成了“轰轰烈烈的过场”,标准还没有实施,有些追求政绩的官员已经不觉得“解渴”,兴奋点已经转移到“65%”的数字指标上去了。

  尽管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建筑节能标准从三北严寒、寒冷地区,逐步推行到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从建筑的新建、改建、扩建,逐步推行到既有建筑的改造,从单一的居住建筑已开始向公共建筑领域推进。但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我国城镇13.4亿平方米的房屋竣工面积中,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在近年竣工的新建建筑中,节能建筑也不到10%。

  专家们呼吁,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是踏踏实实贯彻国家已有的标准,不管标准的名义节能率是多少,只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肯定会对国内建筑的能耗现状有实质性和大幅度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制订统一的“基准建筑”能耗标准,分析地区差异和建筑物的个体差异对节能率的影响,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实现同一个节能率的代价,以及实现50%、65%的节能率在建筑的维护结构、照明、采暖、空调等各个部分的分配比例,制定前瞻性、限额性的建筑节能目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