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三峡工程将破解未来十年三大水难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8 09:52
人浏览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二次截流成功,三峡工程成功走过了最艰难而辉煌的10年。而未来10年内它还将向中国面对的三大水难题: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发起全面挑战。

  人们说,19世纪是争煤的世纪,20世纪是抢油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保水的世纪。而新世纪中国水利面临的是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难题。做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建设在解决上述三大难题上举足轻重。

  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水库设计总库容390亿立方米中防洪库容达到220亿立方米,开始发挥防洪这一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说,届时在特大洪水条件下,三峡工程可以起削峰、错峰作用,把长江中游河段的荆江大堤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加上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等水土保持工程,及1998年以来国家投资近600亿元修建的万里长江干堤,可有效解决下游地区几千年来的“心腹之患”。

  2010年前后,按国家的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做为长江最大的人工蓄水池,三峡工程在调节江水盈亏以济华北上至关重要。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等提出 “引洪济旱”、“引江济河”。1931年长江淹武汉时,知名人士翁文灏、孙越琦等感慨:如中国这样干旱缺水的国家,怎能每年放几千亿立方米洪水泛滥成灾、害人之后白白流入大海?因此又提出“川水济渭”。三峡工程的这种削洪济旱的功能将愈发显得重要。

  “北方河干,南方河污”,水环境恶化是我国面临的又一大水难题。按国家环保总局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最近10年国家将投入近400亿元巨资防治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到 2005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化学需氧排放总量削减32.9万吨,氨氮总量削减3.1万吨,主要控制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到2010 年化学需氧排放总量削减42.7万吨,氨氮总量削减4.3万吨,主要控制断面水质整体上基本达到二类标准。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一个南水北调,一个三峡工程,成败关键之一是治污。不仅要在工程中成功治污,而且做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最,还必须为我国探索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治污之路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