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砖混结构住宅顶层温度裂缝的防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8 12:36
人浏览

大部分多层砖混住宅顶层砌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裂缝。这种主要由温度引起的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整体性会有很大影响,同时裂缝引起的墙面渗水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居民的正常使用。因此应引起各方的重视,特别是设计人员的重视。本文对温度裂缝的成因及控制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温度裂缝的特征和类型

住宅房屋温度裂缝主要产生于房屋顶层端部的两个开间,比较严重的次顶层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裂缝。

从墙体上看,纵墙体因长度较长,裂缝要比横墙的多;墙上所开洞口的面积越大,墙体产生的裂缝也越严重;从结构体形来看,主体长度越长,顶层墙体的开裂也越严重;结构主动体的刚度越小,顶层墙体开裂也越大。

在顶层端部开间的裂缝主要成八字,如果屋面采用预制多孔板时,在圈梁顶、预制板下往往会产生水平裂缝,而如果是现浇屋面,则在圈梁与砌体之间产生水平裂缝。在门窗洞口四角也会产生一些斜缝和垂直裂缝。情况严重的,甚至在混凝土构造成柱顶部,也会产生水平裂缝和斜裂缝。

二、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

砖混凝土结构住宅屋面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由于建筑户型及屋面结构体形的需要,如大开间户型、斜屋顶等其它原因,现浇混凝土屋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屋顶产生裂缝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和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a1=10×10-6/℃和a2=5×10-6/℃。因而,即使在相同温度下,也会产生混凝土屋面相对于砖砌体的位移。由于砖砌体对混凝土现浇板梁位移的约束,在砌体内部产生了剪应力和拉应力,因结构端部的相对位移最大,故端部产生的剪应力与拉应力也最大,当该剪应力与拉应力大于砌体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时,就产生了上述的温度裂缝,这是砖混结构顶层端部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根本原因。

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τmax>ftk时,墙体就产生八字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τ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在门窗洞口四角就产生垂直及斜向裂缝。

三、温度裂缝的控制和预防

⑴由于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厅、大开间住宅越来越被居民所接受,这也给住宅设计时,控制温度裂缝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能够承担温度应力的墙体,其有效面积越来越小(对大开间住宅显得尤为明显),因此加密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以及加大混凝土构造柱的截面,就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防止顶层温度裂缝的有效方法。

在设计中,一般将建筑顶层端部二开间构造柱加强,即把截面加大为350毫米×250毫米,内配4Ф14,Ф6@100(每一纵墙加强3根柱),虽数幢建筑的总长度均超过规定设缝要求,但经过数年的使用,并未出现常有的墙体裂缝。当然并不排除还有其它措施在起作用,但决定性的应该是由加大的构造柱承担了温度变形所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了裂缝的产生。

⑵在设计中,尽可能缩短建筑物的设缝长度,顶层墙体材料的选择也不能按常规设计(如顶层墙体一般采用MU7.5砖砌体和M5混合砂浆砌筑)。实际设计时,笔者认为在端部应采用MU10砖砌体和M10混合砂浆砌筑,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对于结构长度较长,顶层墙体开洞较大等其它不利因素较多时,还可在墙体内每高500毫米设置Фb4@60×60的钢筋网片。

⑶在屋顶隔热层设计中,应适当加大隔热层厚度,选择隔热性能好的隔热材料,对于标准较高的住宅,还可采用双层隔热。对于外挑钢筋混凝土檐沟应缩小设缝距离,尽可能使檐沟梁成为内藏式檐沟梁。

⑷屋面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应尽量避开严寒和高温季节,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防止砖混结构圈梁和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偏低的通病。调查表明,建筑完工后,不住人与住人的住宅相比,不住人建筑更加容易产生裂缝。因此施工完成后,如不是马上交付使用的话,最好在顶层每一户型内开一扇窗子通风,以减小温度裂缝的产生。 [page]

⑸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因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内部拉应力剪应力产生,从而降低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在设计施工上,对温度裂缝保持足够的重视,一般性的顶层温度裂缝可以得到有效地避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