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橡胶沥青砼在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28 20:54
人浏览

一、工程建设背景

  

  府前大街位于东营市东城区,是一条贯穿市政府和市政广场等行政文化政治中心的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该道路原道路断面型式为机动车道15米宽,两侧各一条非机动车道5.5米宽,两侧人行道各3米宽,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分别有2米宽的绿化带,是“城市道路三块板型式”。该路投入使用多年,随着沥青路面结构临近服务年限,局部雨季积水严重,在沥青路面出现了坑槽、龟裂、网裂、不规则横向裂纹、松散、不均匀沉降等现象,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同时,随着城区内机动车辆急剧增多,非机动车辆相对较少,原有的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已不能满足交通要求,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经常造成交通拥堵,而非机动车道通行的车辆很少,造成交通空间的浪费。

  

  二、道路改造设计

  

   考虑到该道路通行机动车辆剧增而非机动车辆锐减,原有道路型式已不能满足现实交通的需求,本次道路改造时将原来的“城市道路三块板型式”该为“城市道路一块板型式”,即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2米的绿化带拆除,改为车行道,形成双向八车道,其中六个车道为机动车道,两侧各一个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2米的绿化带及人行道断面形式不变。

  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道路改造结构形式设计:全部车行道铣刨2cm,然后清扫干净路面+透层乳化沥青(1.2L/m2)+0.5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4cm厚橡胶沥青混凝土。车行道结构层存在破损时,先清除破损处结构层,然后采用180厚1-3碎石垫层+180)厚C30混凝土+透层乳化沥青(1.2L/m2)+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乳化沥青(1.2L/m2)+0.5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4cm厚橡胶沥青混凝土进行修复。

  绿化带拆除部分结构层设计同车行道结构层破损处的结构层设计。

  

  三、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碎石垫层、透层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在此不再论述,本文重点讲述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有关施工工艺。

  (一)橡胶沥青混凝土拌和料材料质量要求及技术指标

  第一,上面层沥青采用B级道路石油沥青70号,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技术指标:

  B级道路石油沥青70号沥青技术要求:

  基质沥青应符合“B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70号石油沥青标准,橡胶沥青中橡胶粉规格为80目,胶粉掺入量为基质沥青的15%-18%。

  第二,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见下表:

  第三,橡胶沥青混凝土级配。上面层采用温拌RAC-13橡胶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采用RAC-13,骨料选用玄武岩,橡胶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为7.5%,最终数值由实验室确定。

  第四,集料。

  粗集料: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颗粒破碎机加工。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的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粗集料质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湿密度不小于2.45t/m3,砂当量不小于50%。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宜采用专用的细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比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或亚甲蓝表示,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五,填料。橡胶沥青混凝土中不添加矿粉,用1.5%水泥代替。

  (二)橡胶沥青生产

  橡胶沥青是将橡胶屑作为一种沥青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在高温状态下反应而成。橡胶沥青生产设备采用全套进口移动式现场改性设备。设备生产能力为15t/h。设备主要组成部分为橡胶沥青反应罐、加热恒温系统、搅拌系统、泵送系统、控制系统。所有原材料均自动连续计量,输送速度自动控制,自带导热油系统、自带沥青输入输出泵,完全为独立单元。 [page]

  第一,沥青与橡胶粉的拌和:橡胶沥青的制作是通过高速搅拌罐,在温度、时间、机械三者的综合作用与协调下,将四种原材料按比例混合,经过吸收、湿润、膨胀等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其粘度增加,软化点提高,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改性沥青材料。橡胶沥青反应温度为190℃-218℃。当橡胶粉与沥青混合后,其反应时间不少于45分钟。橡胶沥青中橡胶屑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20±2%。生产好的橡胶沥青使用前应进行搅拌并快速测定其旋转粘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橡胶沥青在190℃时的粘度在15-40dPa.s之间。

  橡胶沥青最好是当天生产,当天使用,可24小时存放。如有其他原因,可降到140℃-145℃存放,存放不能超过3天。使用时重新升温到190℃测粘度,不够时加胶粉反应45分钟。

  第二,质量检测。由于是现场改性,需要对橡胶沥青成品进行质量抽检,主要抽检指标是粘度。要针对不同的生产和储存情况,制定周密的成品抽检预案,确保最终用在混合料中的橡胶沥青粘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三)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橡胶沥青混合料采用厂拌设备,采用连续式拌合机拌制。拌合机配备有计算机设备,拌合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油石比、拌和温度、混合料数量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按橡胶沥青混合料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如有波动应分析原因予以纠正。拌和温度控制在170℃-190℃之间。拌和时间不少于55s,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设专人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品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和长期的工作经验而取得。

  拌和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差不得超过-0.1%+0.2%。

  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操控微机打印各种材料数量,以总量控制、仓用量及各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与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进行校核,若偏差较大则立即予以调整。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