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北方米南下遭遇运费猛涨困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02 14:23
人浏览

2008年1月11日

  黑龙江省粮食局正在考虑上海的调粮要求。但是,铁路运输紧张和海路运价猛涨都强硬地制约黑龙江省粮食的南下。据悉,东北大米从大连到上海的海运费在2007年底上涨到120元/吨,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50元/吨。

  每年南运高峰总遇通路瓶颈

  东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都有大批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运进关内的上海等销售市场。

  据黑龙江省粮食部门分析,黑龙江粮食运输季节性强、运输方向集中,南运日期集中在11月、12月、1月、2月,销售方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及河北、山东等地。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办公室傅主任介绍,黑龙江省地处全国铁路末端,运出的物资多,运入的物资少,铁路排空率非常大,哈尔滨铁路局至今政策性亏损。据铁路部门反映,东北铁路每年的一、四季度都严重发生其他物资与粮食争夺通道的现象,加剧了粮食运输紧张程度。2007年黑龙江南下粮食日均装运1600车,超过往年的日均1400车为历史最高,但整个东北存在山海关等限制口,列车开通能力仍然抵不上外运需求量。

  东北粮食部门和铁路部门为确保粮食顺畅南运想了很多办法避开山海关,比如用集装箱运输大米、引导企业经港口走水运。据说东北大米南来上海的最佳路径是在旅顺搭乘烟大铁路轮渡至山东接京沪铁路,可以减少600至1000公里的路程,大大提高南下速度和单次运输能力。烟大轮渡海上通道的每趟列车可运输货物5800吨,接近每天入关车辆总运力的一半。哈尔滨铁路局从去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大提速起,每天从哈尔滨南站往旅顺西站发送2列直达货车接驳轮渡。

  运价猛涨制约南下积极性

  据悉,“铁水联运”在日益高涨的油价面前大有渐成鸡肋之势,据黑龙江省粮食局分析,前年以来海运费大幅上涨,使“铁水联运”失去了运费低廉的优势。据测算,2007年底从大连到深圳蛇口的海运费上涨到180元/吨,从大连到上海的海运费上涨到120元/吨,均比2006年的同期增加了50元/吨。如果算上水运两端的陆路倒运费用,货主觉得很不划算。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分析,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的行情在岁末年初向上挺进的走势一如既往。12月2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于2536.93点,较上周上升1.52%,继续刷新历史纪录,其中沿海粮食运输指数在12月26日报收2664.10点。1月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于2554.85点,较上周上涨0.71%。由于节后效应,玉米需求较元旦前减弱,港口成交略显清淡,但毕竟春节将至,规律性的节日效应对养殖业的回升推动作用仍然存在,港口成交仍有一定数量。1月2日,粮食货种指数报2729.58点,较上周上涨2.46%。预计1月中下旬养殖需求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港口成交量及运输需求会有一个高潮。

  据黑龙江省粮食部门统计,黑龙江省粮食产品只得仍然依靠铁路外运,但哈尔滨铁路局又显然难以为继。去年入冬以来,东北地区大批新粮等待铁路南运,铁路运输呈现明显的瓶颈。黑龙江省粮食局办公室傅主任说,上海市粮食局已向黑龙江省粮食局催粮,黑龙江省粮食局正在解决这一问题。

  当地政府不愿价高伤市

  根据黑龙江省粮食局和上海市粮食局2007年10月30日签订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产销合作协调机制的框架协议》,黑龙江等东三省是上海居民口粮和城市储备粮的主产地,双方粮食局鼓励和引导经营企业开展铁水、江海联运,改善运输结构,缓解铁路运输压力,促进两地粮食产销合作长期稳定发展。

  黑龙江省粮食局邀请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海集装箱运输大连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中铁集装箱哈尔滨分公司及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及港口提供运输支持。对上海等销区在该省采购的军粮、中央及地方储备粮、应急保证粮源以及在粮食交易会上达成的协议合同列入重点运输计划,并跟踪检查,提高兑现率。

  上海市政府2004年起与黑龙江、吉林省政府签订省市间粮食产销长期合作协议,协议购销量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85万吨。根据2008-2010年上海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上海市粮食局将重点发展与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以稻谷、玉米为主要品种的长期稳定产销合作,年合作规模达到100万吨,其中粳谷65万吨。

  黑龙江省粮食局分析认为,“铁水联运”粮食通道仍然有助于加快“北粮南运”,可以使铁路运输车保留在关外运转,解决运输车不足问题,减少排空车距离,降低铁路排空费用,也有利于大量使用散粮专用车。同时,还可以缓解长三角方向运输紧张等矛盾,增加铁路粮食运输数量。该局表示,已采取了加强政策导向的措施,希望推进企业直通运输,满足重点运输需求;建立战略装车点,保障粮食外运;推行异地储粮,错时发运。黑龙江省粮食局不愿意发生运价高涨伤货主、粮价高涨伤市场的局面。

(来源:上海商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