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认定船舶超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29 04:05
人浏览

  船舶超过额定的重量后,容易出事故。那么如何认定船舶超载?船舶装载的货物总量、弦外水密度大小等,这些英雄船舶载重量的。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介绍。

  船舶超载的认定

  船舶超载,是指船舶装载后未能保留最小干舷,船舶没有保留足够的储备浮力,即船舶的实际排水量超过了船级社核定的满载排水量[1]。可见船舶的实际排水量与船舶装载的货物总量(即净载重量NDW)并非同一概念,而船级社核定的满载排水量与船舶检验证书中记载的参考载重量亦非同一定义。

  实际排水量(фS)是指空船排水量(фK)和总载重量(DW)的总和,其公式为фS=фK+DW,DW=NDW+∑G(航次储备量)+C(船舶常数)。从公式可以看出,随着航次储备量∑G和船舶常数C的变化,净载重量NDW也随之变化。如果船舶在某航次储备了较多的燃油、淡水和备件等,就会出现即使船舶装载货物小于正常情况下的质量,也会导致船舶超载的情况。而船舶检验证书中记载的参考载货量是船舶设计时针对某类积载因数的货物计算出的近似值,只对船舶装载某些货物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并不能作为认定船舶超载的依据。

  此外,判定船舶是否超载还应当考虑弦外水密度大小。《1966国际载重线公约》第12条规定:“①除本条②和③所规定者外,船舶两舷相应于该船所在的季节及其所在地带或区域的载重线,不论在船舶出海时,在航行中,或者在到达时,都不应被水浸没。②当船舶处于密度为1.000的淡水中时,其相应的载重线可以被浸没到国际载重线证书上指出的淡水宽限。若密度不是1.000时,此宽限量应以1.025和实际密度的差数按比例决定。③船舶从江河或内陆水域的港口驶出时,准许超载量至多相当于从出发港至海口间所需消耗燃料和其他一切物料的重量[2]。”弦外水密度对于测量船舶是否超载至关重要,不仅是因为船舶在不同水密度的水域中排水量体积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船舶稳性资料里面的所有数据以及载重线的勘划都是基于标准海水密度(1.025吨/立方米)基础上计算和设置的[3]。在中国沿海的一些港口,特别是一些海河港口,夏季与冬季的水密度变化较大,有时差值超过0.2[4],明显影响船舶载重量。

  备注:

  [1]刘明、赵永:《船舶超载调查的误区及正确方法》,载《中国水运》2007年第5期。

  [2]《国际载重线公约》(66\88)

  [3]刘世长:《船舶超载量计算方法探讨》,载《中国水运》2008年第8期。

  [4]刘明、赵永:《船舶超载调查的误区及正确方法》,载《中国水运》2007年第5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