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院能是怎么清算遗产的?根据什么清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18 07:57
人浏览

  法院在对遗产的清算中,主要是对遗产的范围进行整理以及确定遗产的分配是怎样的,如果是按法定继承方式对遗产进行继承,则同一顺位的继承份额应当是相同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法院能是怎么清算遗产的?根据什么清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法院能是怎么清算遗产的?根据什么清算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两个条件的,才能在遗产分配时给予适当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

  4、经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分配。在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之间既可均等分配也可以协商分割遗产,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也可以进行不均等分配,这是继承人自主自愿的行使其继承权的结果,法律对此不加以干预。

  二、遗产清算的基本原则

  ①份额均等原则。按《继承法》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里的“一般”是指大致上相同的意思。但有些遗产分配达到均等很难掌握。但经各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

  ②体现养老育幼的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即多分点遗产。

  ③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怎样体现权义一致?可概括三句话:多尽义务者多分;少尽义务者少分;不尽义务者不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时可以多分。相反,对被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④适当照顾的原则。我国《继承法》第14条规定: 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按具体情况可以多分点遗产。

  三、遗产分配顺序

  遗产分配顺序,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秩序。《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法院能是怎么清算遗产的?根据什么清算”全部内容,在对遗产进行清算的时候,主要是看遗产的继承方式,遗产的范围以及继承人的有关生活情况。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