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调解千家事 邻里和睦亲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2-13 12:13
人浏览
 秀山“和事佬”李叔西的故事

  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东林居委会,有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朴实无华的人民调解员,自1991年以来的二十年间,在土家苗寨往返行走36000余公里,调解各种矛盾纠纷850多件,成功率达98%以上。法制宣传400多次,接受教育的群众80000多人次,山里人亲切地称他为“和事佬”、“李调解”,他就是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和重庆市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的李淑西老人。

  清溪场乡下的“和事佬”

  在人民纠纷调解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今年六十多岁的调解员李叔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勤奋和成绩赢得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

  在秀山县清溪场镇乡下,提起老书这个名字,人们都晓得,他是东林居委会的调解员。

  李叔西,小名老书,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过生产队长、副村长。从1991年开始任东林村(后改为居委会)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东林村居委会是清溪场镇人政府所在地,是远近闻名的百年古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集镇人口众多,客流量大,商贸十分繁荣。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深入村寨,走访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人们在生活中,难免有摊位之争、生意矛盾、边界纠纷、婆媳不和、兄弟反目、夫妻吵架、邻里斗殴等,李叔西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工作,他结合乡情,村情,制定了科学易行的调解流程图,用自己绘制的村组地图标识出矛盾纠纷的排查重点、类别,每月根据矛盾纠纷调处情况,排查,实行重点监控,全面调处。不分纠纷大小,件件是大事,不论时间早晚,事事是急件,他时刻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严格要求自己,纠纷调处有80%以上是他主动上门组织双方调解,90%以上调解结束当场兑现。

  宣传法制 到户到人

  社会上有人称李叔西调解是:“革命工作几十年,干部改成调解员;鸡毛蒜皮样样拈,吃饭睡觉无空闲”。

  尽管物质十分清贫,李叔西一直是免费服务,从去年开始,镇上才给他一年补贴300元。但李叔西说:辛苦我一人,和谐千万家,这是老村长的心里话。

  他每调解一起纠纷,都要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的调解工作新方法,是他20多年的经验总结。他用这套方法调解了千家之事,和谐了众多乡亲,使当事人握手和言,和好如初。

  姐妹反目成仇 调解融合亲情

  东林村吴显勤和孔宪芬两位老人的儿媳妇,向嫁到广东的妹妹借了3000元钱,几年后妹妹回家要姐姐还钱。由于多年记忆不清,姐说还了,妹说没还,两人因此争执不休,好胜的妹妹还邀约社会上的人要“武力”解决此事,还扬言要杀姐姐的儿女。

  李叔西得知情况后,半夜十二点跑到她们家里了解情况,组织调解。

  由于两姊妹的借款没借据和证人,李叔西从法律的角度给妹妹进行分析,严肃地指出带人上门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法律后果。见妹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他又接着做姐姐的工作。讲解姐妹亲情的道理,一母所生的姊妹应该相互关心和爱护,反目成仇千万不该,3000元钱是小事,伤了和气才是大事……

  2个多小时的调解和苦口婆心的劝说,两姊妹重归于好。调解成功,当地群众齐称赞,他自己也感到很欣慰。

  赡养老人 天经地义

  那还是200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东林居委会一个姓吴的老太婆哭着找到李叔西说,她的大儿子不仅不赡养她老两口,还经常恶语相骂,动手打人。

  李叔西二话没说,当晚就来到老人家里,找到她的大儿子。可她的儿子不理不睬。

  李叔西并不生气,而是好言好语对她的儿子开导,严厉地批评他不理老人的错误,同时,对他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贤侄啊,我们都要养育儿女,我们都有老的一天,爹娘含辛茹苦拉扯儿女,很不容易,到自己老了那一天,儿女不孝顺怎么办?”

  “叔啊,不是我不孝顺,是他们老人家嘴巴多,我难为人啊” 。她的儿子也感到内疚。

  一息发自内心的话,让吴老太太的大儿子很受教育,当即就跪在老母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还向“李调解”作了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从那之后,吴老太太一家人和和睦睦,老太婆十分高兴,逢人就说:“老书这个人硬是好啊!”

  团邻老少和为贵

  帮好组两家吴姓人因修建房屋的边界问题,扯了好几年皮都没了结。前不久,两家人各自组织了数十人准备“武力”解决。

  此时,李叔西刚从湖南吉首州医院动手术出院回家,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带病来到现场,让大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谈事情。

  原来是一起占地纠纷,两家人各不相让,于是,组织各自的亲戚朋友以“武力”来解决这件事情。这时的老李不顾自己体质虚弱,向大家进行法制宣传,分析“武力”解决问题的法律后果,造成后果归谁负责的法律解释。

  他耐心地说服大家:“都是吴姓人,都是早相识、晚相见的叔侄兄弟和父老乡亲,应该和睦相处,相互谅解,不要因为一些小事经常争执不休。”

  他还提出了合理的调解方法。

  李叔西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亲情、友情的感召,大家一啄磨,是这个理,于是,你叔伯、他侄儿地要多包涵哦,双方言归于好。

  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一场即将发生的斗殴事件就这样在“李调解”的“规劝”下画上了句号。

  在20年的调解生涯里,记录着他很多调解的故事,调解的事和字写得不很好的调解规则、调解协议书。通过他调解成功和好的家庭、夫妻也有很多,村民们心里都明镜高悬。为了群众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李叔西任劳任怨,甘当“和事佬”,默默奉献。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却有着让人敬佩的精神。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