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06 19:23
人浏览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需要监护人监督和保护其权利,监护人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处罚法定监护人的范围有哪些?那么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处罚

  一、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处罚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属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 人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二、法定监护人的范围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三、监护人可以指定吗

  1、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

  2、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可以指定该法第十六条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即: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该情形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处罚”等法律知识。相信大家对于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处罚应该都有了基本的了解。综上所述我们清楚知道,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话,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主张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也可以要求变更监护关系,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