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商务部拟反垄断法新配套法规上半年出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31 02:30
人浏览

  核心内容:在商务部近日召开的反垄断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关于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草案起草工作,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以下由法律快车编辑为你介绍详细内容。

  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表示,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反垄断法》,五年多来强化配套立法工作,平均每年出台2项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今年又将有两项配套法规实施。一是《关于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适用标准的暂行规定》,今年2月11日已经正式颁布并于次日开始实施;而《关于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也正在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

  “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中国采取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竞争问题不同造成的”,尚明说,“当前,我们正在总结这些案件的执法经验并在规定中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

  根据规定,商务部、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对于反垄断行为的查处各有分工。其中,商务部负责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所谓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之间合并,或者经营者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能够实施影响力的行为。

  数据显示,去年商务部收到反垄断申报224件,同比增长8%;审结207件,同比增长26%。在审结案件中,附条件批准4件,没有禁止案件。

  新闻延伸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6日在一场演讲时表示,尽管近些年由于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曾引发过一些担忧,但与英美等传统大国以往情况相比,中国的出口份额仍然有上涨空间。中国要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

  沈丹阳是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page]

  沈丹阳表示,35年来,中国外贸对宏观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到17%-20%。外贸发展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最新统计显示,对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带动1.8亿人就业,中国平均每4个就业人口中,就有一个从事和外贸相关的工作。“从外贸发展趋势看,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中国仍要坚持出口,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