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要个加班费真那么难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6 18:57
人浏览

节日加了5天的班却没有一分钱的加班工资,员工起诉,法院虽然认定企业此举明显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最终却判员工败诉(26日本报A7版报道了这一新闻)。这是发生在本市的一件不显眼的小事,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却还是败诉。这里面有点让人想不通。 白领虽然是个很风光的称呼,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工作环境好、待遇好、福利好的代名词,但他们的权益也是不知不觉地被损害。据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去年的一个数据:白领面临五大少薪手段侵袭:一是效益工资浮动。谈好的是月薪7000元,但发下来竟然不到4000块,原来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月工资按60%%发放,另外的40%%什么时候发要看公司效益,如果效益好,年底一次性发放,如果不好就不发;二是制造理由赖掉年终奖;三是社保金上捡便宜。比如有的公司会这样跟员工“商量”,按每月5000元的标准支付工资,但合同上只写2000元/月,这样可以少缴些个人所得税,其实这样四金的基数也大大降低了,而且今后因故离职时,经济补偿金也只能按每月2000元计算;四是年薪制暗藏玄机。有的企业到年底结薪的时候,在年终前1个月突击裁人,自然年终奖也就跟着被裁掉了。五是加班费不见了。说好是什么职位以上的不算加班费,但是合同又没签好是什么职位。

这么多的陷阱,很多是钻法律的空子,让白领们高兴进去,带着失望出来。而员工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也是举证困难,企业方也是千方百计能推则推,能加压力就加压力。那么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不是我们的法律出了什么问题?在法学家眼里,法律也是会和现实有一段距离的,当这种距离越来越大时,就需要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推进,来缩短这种距离。制度都是人创造的,最终都要符合人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