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员工工资核算方法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2-13 15:44
人浏览

  工资是企业依约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及补贴等。一般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之前都要对职工工资进行核算,以免出现错发现象。那么企业员工工资核算方法有哪些?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企业员工工资核算方法有哪些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内容,正确核算工资,区别工资性支出和非工资性支出。凡属于工资总额内的工资性支出,不得漏计;凡不属于工资总额内的非工资性支出(如洗理费、交通费、医疗费、保育补助费、困难补助等),不得计入。

  工资结算的内容包括应付工资的计算、代扣款项的计算、实发工资的计算和工资的发放。

  (一)工资结算的原始记录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付给职工的工资应依据有关原始记录进行计算,计算工资的原始记录主要指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

  (二)应付工资的计算

  应付工资的计算是工资结算工作的核心,工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项目计算对每个职工的应付工资额。

  计时工资是按考勤记录登记的职工出勤、缺勤天数和每人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只要职工出满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标准工资,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资应从标准工资中扣除。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

  缺勤应扣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百分比

  日工资率是职工每日应得平均工资,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30

  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照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视为缺勤,照扣工资。

  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21.75

  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扣工资。

  二、单位拖欠工资可以辞职吗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原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暂行规定》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既包括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数额,也包括依法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和支付日期。

  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构成对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权益的侵犯。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

  建议劳动者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以维护其权益。

  三、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1、 雇员可以终止合同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赔偿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报酬或者经济补偿,也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支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者工资的;

  (四)劳动合同终止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企业员工工资核算方法有哪些的信息,由上可知,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内容,正确核算工资,区别工资性支出和非工资性支出。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