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泛股制具体操作办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8 12:42
人浏览

泛股制是把生产要素资本化并量化折股所构成的一种股份制。由于它把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都视为资本的投入并折股,其股权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股权,称为泛股制。四川涪陵是较早试行泛股制的地区。从1988年开始试点,现已在全市集体企业中全面推开,并开始在国营企业进行试点。

企业在股权的具体划分上,按不同要素形态分为:资金股、劳动股和技术股。因资金来源不同资金股可分为社会股和职工股:职工股包括基本股和普通股。

一、股份类别

1、资金股

(1)社会股。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向社会发放的普通股票。

(2)职工股分为两种:

基本股。企业在职职工必需出资购买并拥有企业发行的一定数额的股票,这种股称为基本股。基本股不能转让。对调离、退休和已故职工的继承人要求退股的,经董事会研究同意后可以退股。

普通股。职工除购足企业规定的基本股份额外还可以多买,其所购买的超出基本股份额的股份被称为普通股。普通股与基本股在权利义务上一视同仁。

2、劳动股

凡购买基本股的企业职工,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均根据贡献大小,对其劳动实行作价入股。

劳动股的折算是按全年劳动力价格总额与股票面值的比率求得。即

劳动股=个人全年工资总额的一半÷股票面值

劳动力作价入股,是以承认利润概念为前题的。既然利润P是成本C+V带来的,劳动力的价格V和物化劳动的价格C一样要进入成本,所以,工资既表示对劳动力价格的支付,也表示是职工对成本的投入。利润既是成本带来的,作为成本的活劳动也应与物化劳动一样视为资本投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劳动股参与利润的分享,就是劳动股分红。

3、技术股

社会集团和个人转让新技术发明、专利、先进工艺等,经董事会同意,可折合成技术股。技术股份额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也可通过利润分成方式解决。

二、收益分配

1、分配原则

股东实行按股分红。企业盈亏,股东共同分享利益承担风险。劳动股、技术股一经量化就与资金股一样享有同股同利,以同样形式参与分配。

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自有资产是企业积累。本应按产权分期到位,落实到人。但在老的集体企业中产权是模糊的,一时难于分解,将这部分先挂起来视为公有股份处理,产权明确后再落实到人。

2、分配办法

(1)劳动股的计算:

劳动力股=全年工资的一半÷股票面值

劳动力股的量化应以职工全年工资总额为依据,当时以工资总额的一半为依据,是考虑到各方面的接受程度。

劳动力股股红=劳动力股份额×股红率

劳动力股股红率=实际利润/股份总额

(2)分配办法

企业的股红分配办法是参照当时集体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制订的。在保证积累的前题下由企业自主分配。当时为企业设计的参考方案如下:(假定企业留利为100)

个人兑现部分15

股份分红30

可分利润90 生产发展基金75

企业原有积累分红60

企业留利100 奖励基金3

职工福利基金7

三、企业积累分解的具体做法

1、产权模糊是旧的企业体制的通病。

集体企业的产权本来归这个集体的劳动者所有,产权似乎是明确的,但要落实到人又模糊了。这个问题可能至今还困扰着一些老的集体企业,也是当时施行泛股制后一大障碍。对企业积累如何分解落实到人。涪陵市李渡建筑公司进行了初步探索,采取“改组重建”的办法来解决,即模拟破产,还清债务后将集体资产按职工个人的实际贡献分解到人。在弄清产权关系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泛股制公司。对不愿入股、不适应本公司工作或已从事其它职业的职工,允许其辞职。公司依据本人劳动积累数额,按比例一次性发给一定的待业保险金,与公司脱离关系。若不愿辞职又不参加企业劳动者,必须共同承担退休职工的所有费用和自身的社会费用,从本人原积累中扣除。扣完后,职工身份自然消失。通过这种模式,彻底理顺了产权关系,每个职工都实实在在的看到了自己在集体积累中的份额,以及相关的权益,为解决这类难题探索出一条新路。

2、具体做法

(1)清理帐目,弄清家底。集中时间,集中公司财务人员对公司建立以来的帐目,职工历年出勤数、工资表和当年积累进行清理,张榜公布,三次定榜,尽力做到公开、公正。

(2)公布方案,落实产权。清理帐目的目的在于弄清企业积累和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按历年积累数分解到当年作出贡献的职工,为便于分解,大家约定以工资额度为分配系数,“文革”中没有积累或亏损年份无积累可分;有积累但没出勤或外出打工的人也无权参与积累的分配。采取以上作法,较好解决了企业积累分解的难题。

(摘自《劳动工资动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