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跳楼门令富士康管理体制受质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2 06:24
人浏览

  在一次又一次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专家们、媒体记者们、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反复来论证富士康员工为什么跳?如何遏制富士康员工不跳?但在大家的一次次讨论中,富士康的员工却越跳越密集,完全像一列失控的列车,在我们愈加热烈的关注和讨论中,失控列车的速度却越来越快,让我们不得不将矛头指向了富士康管理体制上……

  跳楼门令富士康管理体制受到质疑

  “员工内心都有一种不平衡”

  尽管表面看来一些富士康员工对于连续发生的跳楼事件已经有些习以为常,然而他们对于富士康的管理确实有话要说。

  “出现这么多的员工自杀,多少与富士康内部的管理模式有关。”一位自称被学校“卖”到富士康的员工张伟(化名)告诉记者,“我所在的车间有300多人,其中又分为主任、科长、班长、组长四个层级,这样普通工厂的声音很难传递到上面,老板的决策和对员工的体恤也无法传递下来,而且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让普通员工感觉失去了晋升的空间。”

  据记者采访的一些富士康员工反映,目前其每月的工资都提到了2000元以上,而且在上下午都有半个小时的休息调整时间,而且加班完全采取自愿的方式,但是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依然面临无处申诉的问题。

  工伤也是让部分富士康员工承受较大精神压力的因素。据张伟透露,他所在的为服务器机箱进行冲压的车间,“一不留神就可能断手,2009年就发生了多次工伤事故”。

  一些员工还告诉本报记者,“富士康对于员工的心理辅导一直也不够,在连续发生自杀事件后也没有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续自杀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另外一位来自广东茂名的打工者孙杰(化名)则告诉记者,“富士康的员工其实在内心都有一种不平衡,那就是我们生产的是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但是却拿着差不多最低的待遇。”

  面对跳楼门,企业的责任么?

  富士康媒体办主任刘坤曾这样回应记者说,“其实中国都是这样的,生产出最好的产品,拿着最低的代工费用,这种关系是传递的。”

  他还表示,“现在关于富士康员工问题的争议,更多是第三方从外部做出的臆断,其实富士康的员工和企业当事双方并没有这么多的矛盾。” 此前,刘坤已对媒体承认,“近一两个月来,发生一连串突发事故,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按照富士康内部人士的介绍,目前80后、 90后的员工已经取代了老一辈员工的主体位置,但是如同其他企业遇到的情况一样,之前的老一辈员工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能很好地工作,而新生代员工的生活条件虽然变好了,却出现很多管理上的难题。[page]

  一位来自湖南的富士康员工告诉记者,本来毛利率就偏低的富士康为了应对员工待遇提高的成本压力,其管理上投入势必将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富士康员工意外事件不断发生的内因之一。

  对于富士康的员工“自杀事件”,著有《郭台铭与富士康》的财经作家徐明天认为,“显然这已经不再单纯是富士康的问题,在深圳的年轻打工者中,甚至大学生群体中,如果再不加以疏导和控制,其危害将非常大。”

  央视著名评论员王志安则告诉记者,失范型自杀的广泛出现容易传染,因此企业进行员工心理干预非常必要。王志安表示,在层出不穷的员工自杀事件背后,既有企业自身管理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平衡给员工心理的冲击,其危害已经越来越大。

  富士康集团工会副主席陈宏方告诉记者,富士康目前的普工大多数是80后、90后,这部分群体自我意识很强,多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很少与身边的同事沟通,这也导致悲剧的发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