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黑龙江:毕业生成两端高中间低就业“橄榄型结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3 10:16
人浏览

  去年,黑龙江省各类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9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省内44所高职专科学校的就业率远远高于26所本科院校。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省内顶尖高校就业形势相对乐观,真正就业难的是省内为数众多的普通院校。这样,黑龙江就形成了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橄榄型结构”,即掌握高端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大学生就业较好,位于中间层的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

  专家

  教育与需求错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鲁锐,专项研究大学生就业课题。她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就业难,除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外,社会就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另一种现象是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在这里,高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鲁锐分析,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创办“综合性大学”,所谓“综合”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专业要设得多、开的全,这无形中带来了许多弊端。因为实际上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达不到综合性大学所应有的高度。而过多的“综合性大学”带来的另一恶果就是各类热门专业遍地开花。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当年一些炙手可热的专业,如今却已是昨日黄花,大量过剩。某大学法律系一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是全国法律系统缺口人员的三倍,其他热门专业如计算机、新闻等也都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达到相对饱和状态。然而,这些早已饱和的专业仍在持续扩招,这势必加剧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高校

  以调整促就业

  近几年,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的生产者,一直采取措施想办法促就业。目前,省内各高校都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纷纷架设信息平台,鼓励自主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同时,在专业建设上根据市场实际,结合自身条件不断做调整。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每年都对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做适当调整,缩减招生幅度2-3%.东北农业大学的改革力度更大。两年前,东北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原本招收100人规模缩减到40-50人。一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坦言,这个专业的就业压力很大,减少招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此外,东北林大组织在校生开展面向社会的实习活动,让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东北林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的一位姓周的同学讲,大学四年里他每年都有外出实习的机会,与许多学校走马观花式或简单粗放的实习不同,林大学生实习的地点都经过校方精心挑选。通过高质量的实习,学生不仅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到课堂,知道自己该学啥;而且对自己将来就业目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位周同学告诉记者,在林大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建立起来的园林类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生命科学专业就业前景都很乐观。

  从我省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就业好的专业,大多是那些应用性、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的慕处长说:“目前,我国还处于大力发展工业阶段,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哈工大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很好。”高校,一方面需要做好与社会及市场的对接,另一方面又要肩负起知识与文化传承的责任。高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