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找回职业的荣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08:19
人浏览
——写在第25个教师节前  

  天凉好个秋,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第25次的 “隆重”与 “热烈”,再庄重的仪式也不免流于形式,再煽情的文字也难免陷入俗套。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万千学人表达对恩师敬虔的心灵盛典?

  只有三种职业,在我国拥有特殊的节日。大概是这三种职业都有点常人难以企及的超凡脱俗吧,护士节传承着南丁格尔精神的照耀,记者节唤起更多 “铁肩担道义”、 “为民鼓与呼”的责任和担当,教师节则弘扬着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与奉献。也正是缘于此,从事教师、记者、护士职业的人应当生发出更多的职业荣誉感,这种职业的选择往往折射出更多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当下已经弥足珍贵的一点理想主义。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的弟子们总要在老师生日的这天,相约而来,行礼如仪,契谈阔论,虔诚求教,这恐怕是教师节最遥远的回响。旧学里面拜师要行三拜大礼,从此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要为人师表,弟子对老师要敬,要畏,进而还会有发自内心的爱。师生关系还成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欺师”是要和 “灭祖”相提并论的,恶徒与逆子、贰臣一道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今天,这些 “师道尊严”在毗邻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还能望其踪影。十年 “文革”不仅摧毁了教育殿堂宗教般的神圣,当老师跪向学生的一刻,也从几代人心底彻底抹掉了对教师职业的尊崇和景仰。

  经济转轨、社会变型中,为师、为学中渗入的功利因素不时让校园中传出不谐之音。比如,学生对导师不称老师称老板,本该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摇身变成某项目负责人,学生自然成为分文不取的 “打工仔”。中央音乐学院7旬老教授对女弟子钱色双收更是让舆论哗然,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考量,本该是天底下最严谨、最公正的事情,在某些师德沦丧者中却也能够幻化成可寻租的权利,这已经可悲地成为某些学校、某些专业的潜规则。今年开学前,教育部发文明令“班主任要管学生”,如今的学生不好管是事实,但教师未尽其责恐怕已经是面上的问题。教师节也有非议,有些老师藉此收受学生礼物,坊间议论教师节礼已升级到 “海外游”。凡此种种揭示,有些老师丢失的已不仅仅是职业的荣誉感,甚至是为师的道德、为人的底线,更甚者是突破了法律的界限。

  但是,更多的老师还是让社会感到温暖。我女儿在小学每当过教师节的时候,老师总会说:“你们花钱买的礼物我不会收的。我喜欢你们自己做的。”我看着女儿一年画贺卡,一年折千纸鹤,一年织丝网花,学生深情地做,老师欣慰地接,这是教师节里多么让人心动的一幕。今年,女儿上初中了,中学的班主任告诉学生:今年的教师节提前放学,你们都要回到小学去向小学老师祝贺节日!这样的老师让我心中充满了敬意。

  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来自教师本身对职业的热爱,也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师长的敬重,更来自全社会对教师社会价值的认可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的重构和弘扬。

  女儿正在把巧克力装进袋子。她的创意是,教师节回到小学校园,向每位老师问好,再让巧克力甜到老师心里。 “没教过你、不认识的老师也送吗?” “当然,教师节是所有老师的节日!”我想,是的,所有老师都应为所从事的工作受到尊重,因为教师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