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失业不愿回乡下 情愿待在城里“啃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09:47
人浏览

  东区孝顺镇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开业已经一个星期,工作人员余晓群发现,来服务中心登记求职的多数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鲜有被称作新生代农民工的年轻人光顾。

  孝顺镇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镇现有企业近千家,企业用工需求5万余人,现有职工数仅2.3万余人;与此同时,该镇目前有失地农民1万多人。余晓群在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所在的下街村走访时发现,下街村闲置劳动力近50%,闲在家里的多数是年轻人。一方面是家门口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许多年轻人闲在家里,无所事事,他们平时喜欢待在城里,只有口袋里的钱花完了才会想到回家,并找各种借口向父母亲要钱,钱一到手又往城里跑,心安理得地“啃老”。

  “老一代”为了家回乡

  “新生代”为面子进城

  3月16日,金东区人力资源招聘大会在孝顺镇举行,40多家招聘企业提供了3143个工作岗位,现场达成用工意向的有1000多人,其中近90%是当地四五十岁的中年农民。

  为什么这么多中年农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正在招人的金华市天平机械厂何厂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天平机械厂的员工平均月工资为1600元左右,中餐由厂里免费提供,本地员工下班后回家吃住,这样一个月能存一千三四百元。还有,厂里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30分下班,一个月有两天休息时间,稍微勤快一点的本地员工都有足够时间把家里农活带起来,这样一年也有几千元收入,而家里种水果的,农业收入更是可以达到上万元。这样算下来,到外面找工作已经比较困难的中年农民当然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金华市伟达工具厂厂长袁爱明说,为了能留住员工,他们这些地处乡镇的企业,近些年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和待遇,今年员工的工资涨幅更是高达20%。在待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需要照顾家中老人的中年农民当然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而对于工厂来说,只要技术要求不是很强的工种,都会首先考虑使用稳定性好、责任心强的本地中年农民工。

  一家招聘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在他们厂里400多名员工中,35岁以上的本地员工占70%以上。该厂多年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员工每年的流失率不到5%,而其他外来员工的流失率却在20%以上,2008年更是高达45%。“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只有在城里工作才有面子,因此哪怕家门口企业的工作待遇比城里企业好,他也要待在城里,有的已结婚、为人父母了,却还要靠在农村的父母亲接济过日子”。

  父母就近就业觉得幸福

  子女待在农村感到无聊

  在招聘会现场,49岁的老俞带儿子小俞来“赶集”。为了帮助儿子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已经不知跑了多少家单位。招聘会现场企业多,提供的岗位也多,老俞觉得儿子应该能找到一家称心如意的。然而,小俞似乎并不在意,就在父亲挨个到用人单位招聘摊前打探招工信息时,他却走进街边一家通信商场,津津有味地欣赏起陈列在柜台里的新款手机。

  看到儿子找工作时的一副消极模样,老俞不禁向记者叹起了苦经:前些年,他一直在外务工,在建筑工地上当钢筋工,妻子在工地的食堂里帮厨,两人的工作既累,生活环境又差,而一年辛苦下来却存不了多少钱。后来,孝顺镇上的企业多了,他和妻子回到老家,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工具厂当包装工,活轻松了不少,收入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住在家里既宽敞又不用花钱,与前些年相比,感觉生活很惬意。两年前,儿子职高毕业想在金华城里工作,已尝到在家门口就业甜头的老俞没同意,一定要儿子回孝顺镇找工作,没想到自此开始了漫长的“求职之旅”。

  老俞说,孝顺镇上的工作机会挺多,但儿子就是看不上眼,不是嫌工资低,就是怕加班,还怪同事不友善、食堂饭菜不好吃,总是干不了多久就离开原来单位,仅去年他就换了4个工作,而工作时间合起来还不到5个月,其他时间基本上都猫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泡网吧,有时还惹出一些是非来。

  在同小俞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他对父亲的一片苦心并不领情,甚至感到痛苦和无奈。他说,自己儿时的玩伴没有一个留在村里的,学校的同学也很少有留在乡下的,一个人待在家里真是无聊透了。“他们在城里可能现在混得不好,还养不活自己,但他们交了很多朋友,长了见识,这样才会有前途,那才是我要的生活”。

  父母溺爱助长“啃老”

  当心儿女成为“阿斗”

  父母陪着子女赶考、找工作,这在以前似乎是在城里才看得到的特有现象,如今,这一现象也扩散到农民工群体。记者调查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啃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金东区就业管理服务处主任、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朱长文注意这种现象已经很长时间了。他说,农村发展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同时他们求职就业的迫切性也相应减弱。上世纪80年代,农村孩子出来打工前,父母总是吩咐他们“要好好干,不要怕苦怕累”,而现在许多父母吩咐子女“不好做就回来,家里不缺你那点钱”。正是父母的溺爱,助长了新生代农民工“啃老”现象的产生。

  既然新生代农民工到城里打工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他们的家庭责任意识显然就差,有的甚至不认同自己具有照顾家庭成员的义务,一些农村家庭甚至出现“养个儿子不挑担,养个女儿不烧饭,娶个媳妇吃饭还要喊”的奇怪现象。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80%的收入被自己花掉了,只有不到20%的收入可能寄回家。

  事实上,一些缺少一技之长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一份在他们看来体面的工作,因此只能选择放弃就业。然而,即使失业了,他们也不会回到农村去,而是留在城市晃荡,成为名副其实的“啃老族”。同时,因为有父母兜着,他们总觉得有免费午餐可供自己挥霍享受,时间久了便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使自己的就业和自立机会减少,极有可能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朱长文说,很多劳动纠纷的产生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频繁跳槽,这与他们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浮躁心态不无关系。新生代农民工中,许多成员是在家庭的溺爱中长大的,其性格方面表现为独立性差、团结协作和宽容性不足,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很低,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一有不顺心的事,就闹别扭,提要求,甚至辞职。同时,过于频繁地跳槽,使得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每一项职业技能也只能停留在“学徒期”。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恶性循环。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并体面地生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