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北京高温津贴翻倍 中暑是工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5 04:03
人浏览

今天上午,北京市人保局公布,即日起,北京高温津贴标准翻倍。

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调整后新标准从今年7月份执行。

针对京城持续高温,市人保局表示,6月至8月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在内的人员皆在领取高温津贴范畴之内。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高温津贴的,劳动者有权向人力社保监察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岗位上中暑算工伤

在高温、高湿场所因工作引起中暑,认定为工伤。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高温已被列为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中暑也被列为法定职业病。

中暑职工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中暑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工作环境符合高温条件,并被职业病鉴定机构认定为职业性中暑。然后凭卫生部门指定的鉴定机构开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城区最高温仍40℃以上 对比59年来7月上旬——

热浪破极值

京城像块烧红的烙铁。今天上午10点10分,市气象台再度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城区最高温仍超40℃。这逼近北京气象史上记录的7月极限高温,又破了一次纪录。

今天市气象台预报最高气温就达到39℃。午后城区实际最高温仍将超过40℃。这逼近北京气象史上7月极限高温,历史上本市7月最高温曾达到41.9℃,出现在1999年;次高值为2002年7月14日的41.1℃。

根据市气象台监测统计,昨天下午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定格在40.6℃,打破59年来北京7月上旬同期最高温纪录。其中,建国门的古观象台是最热点,达到43.8℃。

京城天气月月破纪录

3月

近10年最多雪

“三月雪”闹京城,“雪婆婆”像上了闹钟似的,一周一次准时登场。

三月雪有两大“奇”:一是每次降雪之间,都相隔一周时间,非常有规律;二是本市常年平均3月降雪日为2天,而今年超过常年平均,从降雪日数和降雪量上都达到近10年最多。

4月近30年最强倒春寒

从雪泥潭里拔出腿儿,好容易入春了,“倒春寒”又闹大了。

4月13日,北京发出历史上第一个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4月14日,市气象台宣告北京地区遭遇近30年历史上最强、最晚一次倒春寒。24小时内,实况监测气温下降超过10℃;凌晨,北部山区气温普遍低于0℃,延庆北部山区最低只有-4℃。

今年京城天气相当“出色”,从3月起本着不破历史纪录不罢休的精神,月月破纪录。

5月

40多年来最热“五一”

进入5月,玩够本儿的冷空气撤了,终于“解放”的气温又出人意料地一下子“过火”了。

5月1日一开头,气温就飞身越过30℃大关,最高定格在32.4℃;5月2日,“热”情还没释放够,继续保持31℃高调。

市气象台统计显示,这是自1966年以来,本市“五一”期间出现的最热纪录。

6月

近10年来气温最“低调”

入夏后,天公更“糊涂”了,干脆将常年6、7月的气候特点完全调个儿。

原本7月主汛期才呈现的频繁雷阵雨,6月就“抢发”了。“雷公电母”在京城集中“开会”,忙坏气象部门,曾在24小时内连发四次雷电黄色预警。

受其影响,6月再次刷新了一项纪录——近10年来首次6月份没有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而北京平均每年6月会出现5.4个35℃以上的高温天气。

7月(截至现在)

近59年同期最热

6月没高温,天公回过神儿来,那就赶紧在7月“恶补”吧。结果让原本潮湿闷热的七月天,补起了干热的“课”。

从7月2日起,京城35℃以上高温鸣枪起跑,36℃、37℃……

到昨天,本市高温预警升级为今夏首个橙色信号,最高气温定格在40.6℃,一举刷新59年来北京7月上旬同期最高温纪录,同时打破历史同期连续高温日最长纪录。

延伸阅读:劳动保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