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6 00:24
人浏览

  200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密切联系人民法院实际,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总结提出了一些新的司法理念和观点,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主题,提出了“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这些理念和观点的提出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法院工作找到了服务的媒介和主体。要在审判执行工作中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司法为民”,尤其是基层法院,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更要采取直观、有效的措施,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一是深化便民诉讼机制建设,做到真心利民。为方便群众诉讼,解决地处偏远地区群众的“起诉难”问题,我们坚持“远程立案”与“巡回立案”相结合,最大限度解决群众“立案难”;将原来的立案、信访、诉调对接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成立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进一步深化简单民事案件即收即结机制,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九类简易民事案件,规定为速裁庭的受案范围,简化办案程序,调解不成的,径行判决,尽快地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法庭驻地以外设立了巡回办案点,实行法庭“巡回审判”,由人民法庭派驻法官集中审理案件,把法庭“搬”到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庭院炕头,减少了当事人往返法庭的成本,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今年以来,全院6处派出法庭共巡回远程立案2113件,占全部民商事案件收案的41%。

  二是深化信息化机制建设,做到实心为民。为适应大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的要求,我们利用“审判信息管理系统”,将案件立案、分案、排期、送达、开庭、结案、执行、评查、归档全过程全部纳入流程管理,建立了信息化的案件监管模式,促进了诉讼效率的提高;强化了在便民诉讼机制建设上的应用,实现“远程立案”、“法律文书模板化”和“印章数字化”,发挥了法庭与院机关间的信息网络作用,建立起法庭与立案庭间的沟通桥梁,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常用法律文书实行模板式处理,通过数字化印章,实现法律文书的当庭制作,实现了就地立案、当庭裁判、当庭送达,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是深化诉讼调解机制建设,做到贴心爱民。为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调解优势,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第一追求,积极更新调解理念,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大调解机制,将调解贯穿立案、送达、审理、裁判、执行的全过程,实现齐抓共管、全员参与,通过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从法理和情理上加强和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使大部分矛盾纠纷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了“一代官司百代仇”问题的发生,减少了农村的不安定因素,真正实现了乡邻和谐。今年以来,全院共处结各类民商事案件5159件,调解撤诉率达到75.9%。

  四是深化司法服务机制创新,做到诚心护民。为改变老百姓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把为老百姓普法作为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法院和6处派出法庭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热线,为老百姓解答各种法律疑惑;设立“院长接待日”、“庭长接待日”和“巡回法庭接待日”等,为老百姓咨询各类法律难题提供方便;组织开展“法官进社区、审判到基层”活动,选择典型案例现场开庭,让群众从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接受法制教育,达到既办理案件又普及法律的双重效果,并把民法通则、合同法、劳动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常用法律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现场的旁听人员,成为老百姓的“护身符”。今年以来,共发放法律宣传材料5280余份,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600多人次,为辖区企业、驻地学校讲课19场次。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