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资保证金从源头防止劳资纠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9 08:45
人浏览

  近日,一起欠薪案件被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瓶窑人民法庭成功执行——5万多元工资款被发放到十余名农民工手中。

  这是杭州市余杭区解决众多欠薪案件中的一件。为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帮农民工尽快尽多地追回工资,余杭区法院甚至成立了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协调小组。

  这些劳资纠纷案件固然难办,然而令管理者更为棘手的则是家庭作坊式微型企业的劳资纠纷案件。

  12月8日,杭州市余杭区副区长吴伟斌向记者介绍,随着杭州城市东扩,特别是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迁入江干九堡后,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点涌入余杭区乔司镇。

  由于多为租赁当地村房民居,这些加工点在当地被形象地称为“租赁企业”。

  据了解,乔司街道包括“租赁企业”在内的3500余家用工单位主要集中在三角、胜稼村。这些用工单位中服装加工占了企业总数的75%。

  “‘租赁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分而散、流动性大、劳资纠纷多。”余杭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翁建昌说,由于用工制度不尽规范,使得乔司街道前几年的劳资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小作坊企业恶意欠薪逃逸事件也时有发生。数据统计,2009年该街道小作坊企业发生恶意欠薪逃逸33起,涉及1300余人。

  “这些小作坊流动性很大,再加上管理部门也在打击少数违法违规的小作坊,导致这些用工单位经常欠薪外逃,劳方的权利经常受到侵害。”吴伟斌说,出于保护劳方权益,防止恶意欠薪事件的发生,余杭区依托乔司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作出了“租赁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创新。

  作为成立于2004年的全国首家乡镇级别综治工作中心,乔司街道综治中心整合了综治办、联调室、信访办等7个部门的资源,形成了集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工作平台。

  辖区内“租赁企业”的劳资纠纷问题自然成为了乔司街道综治中心力争突破的重点。

  在广泛征求企业业主、职工和出租户意见的基础上,依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乔司街道出台了“租赁企业”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

  翁建昌介绍说,“租赁企业”与出租方签订租房协议、办理营业执照时,必须出具缴存职工工资保证金书面承诺。而工资保证金缴存标准以企业规模及企业职工人数为依据,根据人数变化和规模改变进行动态管理。如果因房东督促不力,发生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房东还将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租赁企业管理制度,保证金由出租房所在村委会(社区)指定专人管理,存入指定银行的专用账户,规范台账,确保专款专用,并由街道纪委、企业代表进行监督。同时,引导符合规范的企业积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将原先的无证企业纳入有序管理之中。

  此项工作实施以来,包括“租赁企业”在内的2800余家用工单位缴纳工资保证金7100余万元,劳资纠纷大幅度下降,从制度上解决了“租赁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2010年乔司街道有12家企业发生拖欠工资问题,全部从工资保证金中支付,避免了新的劳资纠纷问题的发生。

  一名到乔司街道打工5年的江西籍员工说:“以前我们在这些小企业打工,心里总是提心吊胆,怕自己领不到辛苦钱。现在企业缴纳了职工工资保证金,彻底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干得更安心了。”

  延伸阅读:劳动保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